叉尾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2-14 阅读(62)

叉尾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一、鱼种定义

叉尾鱼是著名的经济鱼种,学名斑点叉尾鮰,别称沟鲶、钳鱼、叉尾鮰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鲶形目、鮰科、真鮰属大型淡水鱼类,原产于北美洲,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1989年自繁成功,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

叉尾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二、生活习性

1、底栖性:叉尾鱼是底栖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底层活动,喜栖息在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冬季集群游到深水区的石缝、土洞、树桩等遮蔽物处越冬。

2、杂食性:叉尾鱼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成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软体动物、小型鱼类、动物尸体等,也摄食植物的种子、碎屑。

3、喜温性:叉尾鱼是喜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最适水温21~26℃,摄食水温10~32℃,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食欲逐渐减弱,水温低于10℃或高于32℃停止摄食。

4、夜行性:叉尾鱼是夜行性鱼类,怕光喜暗,昼伏夜出,视觉功能退化,眼球很小,白天藏在草丛、石块下、树根下或深水底,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全凭嗅觉和触须猎食。

叉尾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三、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叉尾鱼养殖池塘有下挖式、地面式等,池壁以砖体结构为宜,池壁和池底必须确保不漏水并用水泥抹平,池底放少量瓦筒、瓦坛等作为人工洞穴供叉尾鱼栖息、藏身。

2、放养准备:叉尾鱼苗放养前两周全池泼洒生石灰消毒,放养前一周注水并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这样可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3、鱼苗选择:叉尾鱼苗要选择无外伤、无病害的健康鱼苗,规格要求在3厘米以上,同一养殖池的鱼苗规格必须一致,以免互相残杀,鱼苗投放前用鱼苗专用消毒溶液浸泡20分钟。

4、水质管理:叉尾鱼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宜,一般情况下10~15天换掉1/3的池水,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应及时注入新水,闷热或雷雨天气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5、饵料投喂:叉尾鱼开口饲料可用蛋黄或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随着鱼体的长大可投喂水蚤、红虫、蛆虫、蚕蛹粉、猪血、配合饲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略有剩饵为宜。

叉尾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四、病害防治

1、黑体病:病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灭亡,防治方法是①保持水质清洁;②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泼洒2~3次。

2、肠炎病:病鱼体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多发生在7~8月,防治方法是①流行季节用漂白粉挂篓;②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

3、气泡病:病鱼体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尤以胸鳍、腹鳍、腹部等位置最为集中,防治方法是①冲气散发水体过饱和的氧气;②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③食盐兑水后全池泼洒。

4、车轮虫病:病鱼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鱼鳃丝边缘发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5、孢子虫病:病鱼鳃部和体表有白色孢囊堆积成的瘤块,极度瘦弱,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清塘;②0.3~1.0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