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鱿鱼的饵木颜色及规格选择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08 阅读(69)

在海洋钓鱿鱼或者墨鱼时,当今较流行的就是饵木钓法了,我们身边有不少的钓友也溺于其趣味,过足了瘾,沉醉在那眼看着鱿鱼杀气冲天的冲向饵木的一刻…那快感非笔墨能够所形容的。

鱿鱼的标准种名是“莱氏擬乌”,是软体无脊髓动物类、头足纲、管鱿目、锁管科的成员。日,港,台叫大尾鱿,为一般饵木钓的目标鱼种*同时包括花枝??透抽??章魚等。。。不同的目标鱼种,鱿鱼的寿命大约只有18致24个月,每年11到次年的4月是产卵的高峰期 ,产卵后不久就会死去

所以每年的农历4月初五(如果还没响春雷时间会推后)之前的鱿鱼体型最大,孵化的鱿鱼10天左右就出生,据出生周期推算,从夏天到秋未鱼体型较小,但数量多,直到冬天才完全成熟,2,3斤到10斤都有,但越大的就越少见,所以冬季也是钓鱿鱼的最佳机会。

鱿鱼的智慧非常高,天生的变色能力轻易的隐藏自己,视力是人的300倍,还有同人类一样的视野重叠范围功能,全身共有10个腕足,2根平时收在代裹中,主要用来攻击和防卫,捕食时会从代裹中迅速向目标弹出,抱紧后再由其腕足吸擒,最后吞食,平时腕足与脑部就低频率振荡感应对方的确实位置与形态。

海钓鱿鱼的饵木颜色及规格选择

认识饵木:

饵木是整个章程的灵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钓获,很多外观相以的各种饵木,由于制造的精度不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选择时应考虑其特别,而用得其所,才不会让你面对着茫茫大海找不到感觉,下面就一起解剖饵木吧:

1)水中姿态的平衡性:

我们发现饵木在水中的平衡性对钓况极为重要,平衡性差的饵木,不仅难于操作,更容易呈螺旋状下沉,当若有此情况发生时,介心强紧跟其后的鱿鱼就会放弃就饵,以前很多人认为饵木在水中的静止以50度角为佳,但得到yo——zuri厂方的的求证,最佳配合操杆动作的协调,下沉,稳定性等因素,其理想角度应是40度左右,在水中静止时才会呈准确的水平状态,因为跳饵后的瞬间变化是饵木钓关键所在,鱿鱼通常是在饵木潜游中途安定时候突发攻击的,这个角度的饵木,不单姿态稳定,跳饵后恢复稳定的速度也快。

2)饵木的下沉速度:

饵木下沉的速度会直接影响鱿鱼的食性,以4秒1米左右沉降的饵木最易操作,在浅场,如果饵木下沉的快,还没来的及向鱿鱼展示其优美的舞姿,便沉到底了,鱿鱼想吃也吃不了,或在深场时,饵木下沉的过慢,因此也沉不到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3)形状:

在各式各样的饵木中,虾身过细,过直的均久乏平衡性,稳定性较高的基本上是“大分型”具备合适的弧度比较完美,有些饵木将羿毛装在虾节与腹部间,也是追求缓冲和安定的作用,用起来较易控制。

4)饵木颜色的重要性:

以多方的专业钓手总结,除了对饵木的泳姿和下沉的速度比较讲究之外,也很重视饵木的颜色,我们身边经常有钓友常以“粉色足于”其实不然,虽然现在的饵木经过精心研制,可以做到自由浮潜,操控作到平面z游动效果,引诱鱿鱼的好奇,但白天水质的清浊的光线微妙与夜间的灯光效果截然不同。

海钓鱿鱼的饵木颜色及规格选择

大体色分:粉红色属全万能形

橙色适用于多云,天色较暗,水质较混的天气

蓝色或深蓝色适用于水质澄清,光线较强,钓手较多且鱿鱼介心强时

这些是场地及天气为轴心的客观分类标准,若是对基本色感觉信心不足者,可考虑循序渐进的放宽选色范围,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威力。

5)饵木的规格区分:

饵木的规格众多,一般以长度作分别,为2寸,2.5寸,3寸,3.5寸,4寸,4.5寸,然后再分全伞形尾钩和半伞形尾钩,沉降速度每个厂家做的都不一样,得视厂家提供的参考了。

如何去选择呢?从季节上以前香港流传过这样的口传:2寸2。5寸适用于晴天,水质清澈,和鱿鱼少时;3寸在夏致秋;3。5寸用在晚秋到春季;4寸以上用深场,或流急处。但这只是生搬硬套的,更深入的还须要视环境而定,比如:在多障碍物,易挂底的钓场,和时下产卵期,鱿鱼大多栖息在藻类里,如果此时选用大号饵木,它容易沉入海藻丛里而钓不到它。如鱿鱼体形较小,但风大,标点远时要用3。5以上比较易投的饵木,由此可见钓鱿鱼也要灵活运用饵木才是上策。

6)饵木的素材与影响

饵木是否属木材制造??传统饵木确为木材制造,由于木材浮力不同,使产品性能未能完全统一,再者由于木材吸水,使饵木难于在原有的平衡性上长时间保持。时致今日,在钓手的不断追求中,新形超高密度的abs树脂成形技术制造和pu素材的新形的饵木面世,这也可以说是个必然的过程,新型饵木与传统饵木的最大差别是其游动姿态,可以任意浮潜,任意作出平面z形游动……

在众多的饵木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并且可以视为状态判断的基准的非aurie——q莫属了,无论是水中姿态,下沉速度以及种动作的配合,都可称得上是完美,各位可以视为状态判断的基准。

标签:  海钓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