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鱼的三趋钓论之全解(趋温、趋氧、趋食),文章比较长,耐性子看一下让您受益满满。
一、上篇——趋温性佐证
根据淡水鱼之三趋,指鱼有“趋温”、“趋氧”、“趋食”性理论,是北京谭老夫子佛航先生首先归纳的,其立意鲜明,瞄点准确,不失为都应该熟记在心的基本钓论要领,在下钓龄不长,经验有限,但钓业中却也经常对三趋现象深有感触,今斗胆略描一二,小娱众友。
先以北京的季节气候鲤鲫鱼种为例,大家试想:
1、(五一前)早春仲春晴天上午阳光照暖水面,直至接近西斜这段时间,底栖鱼多不好钓,它们在哪里?
2、夏季肥水及湿闷天气鱼难钓,它们在哪里?
3、正常天气清晨;春季雨雾;夏季干爽阴天、夜晚及阵雨后;秋季黄昏(尤其深秋)等时间段鱼比较好钓,为什么?
窃以为:以上三问即可为引论底栖鱼种较为明显之“趋温”“趋氧”和“趋食”生存习性表征的最好切入点。
当然,自然界气候瞬息万变,鱼儿之三趋也必环环相扣,穿插变幻存在!具体分析起来,不是一件容易事。在下只能想到哪说到哪,大家再来补充。
北京仲春3、4月份,气候极不稳定,夜晚还凉,水温尚未到达淡水鱼类最适温区,故每逢晴朗天气,阳光照暖水面,上下水层必有明显温差存在,鱼儿趋温上浮,或集群于水表,或结伴于僻静浅滩草丛,少食不动,呆若木鱼,这样的例子不少。
朝阳区高碑店公园(兴隆公园)今春三月开竿,撒放成鲤不少,但除早晨8、9点之前近岸手竿能钓上几条后,就再不见了鱼口。我知鱼趋温,便起身细观湖面,当时水色还清,鲤鱼群果然集结在离岸三五十米远的水表,停浮不动。有钓友矶竿浮钩追钓,偶能钩获,但鱼群惊散,不久却又在别处重新浮起。如是者一月有余,直至五一前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到这种鱼情的结束。
如此说来,春天不能钓鱼啦?绝不是,我中华千年钓史,鱼谚众多,如:春钓滩、春戳茬、春钓雨雾等等,皆是众多前辈经验总结。概中哲理,我想也是循着鱼趋温就暖季节特性,千百次实践所得真经。
仲春雨雾天气为何好钓?我想是:
1、 水温层差减弱,趋于一致,且春雨多暖,水温已达鱼类适温范围;
2、 阴暗光线利于水色较清时节鱼大胆觅食;
3、 雨点频击水表,增加溶氧;
4、 细雨霏霏又可掩盖人为嘈杂声响等等。
总之,水温适宜,鲫鲤性腺发育,急于补充营养;前两趋条件都完美时,才可大助于底栖鲤鲫“趋食”之根本体现。
但,万事不可机械,一切都是相对,记得有钓友以一两次个人钓历而批驳谚语,说是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其实,万变之中,必遵循着某种规律性、特殊性、地域性、时节性的东西!比如:早春下雨,水温冰凉,对鱼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更甚于冰下4℃,鱼忍冻尚且不及,凭什么大咬?钓不爽鱼您还硬性套用春钓雨雾的话儿怨祖宗,我看这实在是犯了知其然而不辩其所以然之机械错误。
早仲春阴暖天气也好钓,是由于近似雨雾气象,水层温差小,底层鱼归底,即使水凉口轻,也还能钓!此为谚语之变通扩展,不加细表。
“春钓滩”之说颂传大江南北,各地天情气候有异,我只举个北京的例子:前些年,也是朝阳某2号坑,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条坑,初次钓时也是仲春4月,早晨在东岸近南端选位,打窝后中二鲤,即停口。再度补窝无效,直至下午4点收竿。朋友戏称:“早晨一来就把开竿鱼收竿鱼都钓了”。
临钓位一老者,中午来,长竿10米定点,打窝后不久起东南风3、4级,转眼工夫,老者没了,只剩大炮架在岸边。仔细搜寻才发现坑西北角数人近岸扎蛤蟆(北京对钓溜边鱼或追星钓的戏称),于是我寻去观钓良久,竟是人人获鱼!最希奇是离岸二尺远,水深50公分处竟也频频抻出大鲤。
后来多次经验思忖,除岸边水浅温高外,春季下风口近岸也是出钓必参之钓位(尤其午后最爱起风,早晨很好的钓位,风一起,轮为上风后,从此无异于白等)。
那日,东岸偏北有二人很早便在,始终两把矶竿打中间位置,从早到晚,不停拿鱼!我蹲在左近看了半晌。他二位不是一伙的,但技术、装备、食路决无什么特殊,只是他们虽打竿到坑东西向中间位置,但水线却只有30多公分,加上标长也不足70公分,而且,经常是肚子都露出来的大哈喇标,照样中鱼!两人一左一右,几乎打傍肩。平均几分钟,必得鱼!临走时,估计每人绝不下百斤鱼获……
什么原因?事后才知:该坑原是南北两个,南大北小,以土埂相隔,后来合二为一,那土埂想必没认真铲平,于是水下横拦一个半高不高的东西台子,别处3.6米竿近岸水位都有一米二三,而台上台边水深却只有几十公分!那二人深知此情,早早把住该埂!鲤鱼趋温晒阳逐浅,南北一游都撞土埂,上浮后见此地好一个歇马晒阳又安全的地界,于是缠绵拥堵不走!那二位,肉包子打入懒狼群,张口之劳岂有不吃之理?因此他二人得头筹也是事在必然。
趋温效应还有很多其它季节的例子,比如:北京附近冰钓遇东南风不好钓,我想,其中原因也有东南风带来暖湿气流,水上层升温快,鱼趋而上浮,故此底钓难获!...
还比如:“秋钓黄昏”,窃以为多在北京深秋11月后,此谚语最具写照!晴朗天气,鱼多在上层晒阳取暖,直到近黄昏4点40分左右才见底层起星拿食,吃没两口。5点一刻左右天已黑了!(此季和暖天气夜钓12点前一段时间,细线小钩灵敏钓组可得鲫;对路饵可憋鲤,甚至能出大鱼)
现下季候,晴朗白天鱼上浮业已明显,换细线灵标势在必行,不要想再沿用夏季重口时的钓组鱼讯,腥食活饵当发挥作用了!阴雨天气只要水温差变化不大,反利于钓底,有点类于春季。
“秋钓旮旯”也同样涉嫌趋温!前些年。我有11月初在某野坑东北角近岸僻静草棵处午后频获大鲫的体验。现在想来,也是水浅鱼儿趋温藏匿所致!类似于春季戳茬……
除自然气候造成鲤鲫鱼种明显趋温现象外,人为因素同样可以导致鱼儿趋温!比如:春秋鱼坑塘夜补机井水,新补凉水在下,原坑温水在上,则白天(起码上午)鲤鲫上浮难免!此时,选择较浅钓位当为明智!等等,不再细说…
关于鲫鲤鱼等趋温性表现还多,但凭在下一人薄力不可能全面佐证!盼钓友在日常钓事活动中勤思善谋,融汇贯通,厚积薄发!必能化腐朽为神奇!于“无鱼”之处取鱼,才是我等修行之“大获”也!
二、中篇——趋氧性寻根
氧之需求,万灵皆有。就水族而言,常见的例子是夏季属伏后连阴天气或肥水水域,鲤鲫缺氧浮头叫水,是其极端表现(严重情况俗称:“翻坑”或“泛塘”)!鱼儿已然是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最后行使其苟延残喘权利!此时,若某“昏君”仍要强行以饵相邀,未免就有点儿一相情愿的味道啦!…开个玩笑!
大家知道,凡生灵都不能离开氧气存活,人类及陆生动物身处大气之中,除病态及毒气污染情况外,一般不会感受缺氧滋味(登山者有此荣幸)。鱼类长在水下,是靠溶于水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循环的,它们每次张嘴“吞水”过程中,腮耙部位微细血管吸收水溶氧来完成“呼吸”使命。
然而水体中的氧气分布不象大气中一样基本均匀很少变化,而是随着自然界许多客观条件的改变而随时改变!因此,水族动物的趋氧行为就显得格外明显!鲤科鱼类对水体中溶氧含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要求。比如草鲂鲢鳙等中下层鱼种需氧量肯定高于底层鲤鲫(鲫鲤之间也存在溶氧需求差异)。
无鳞的鲶鱼嘎鱼及泥鳅黄鳝等鱼种,在缺氧环境下,能上浮水面直接吞咽空气,然后再潜回去坚持很长时间。据说,它们具有类似陆生动物“肺”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帮助缓解缺氧,这也是该几种鱼上岸后能“久”不致死的原因。
我等非专业鱼类学家,对各种鱼所需之正常、最低极限溶氧量不甚明了,也不可能每次出钓都来个现场测试。因此我觉得,明白一个囫囵道理,或凭感觉判断来指导实施行动也就够了。
1、鱼类自身耗氧量与内外部条件的关系
(1) 鱼种不同,耗氧不同;
(2)鱼体越大,耗氧越多;
(3) 水温越高,耗氧越大;
(4) 运动越多,耗氧越多!包括繁殖期运动、觅食运动、其它运动等;
鲤鲫最适生长水温为20——22℃,(自然界条件当然不可能如此严格,经过长期的生存考验后,各地鲤鲫一定都有一个相对扩展的适温空间!)…
冬季北方冰钓大家都知道,冰下水温约在0——4℃之间,以北京地区的冰钓经历来看,自然水域主要钓获是鲫鱼(东北地区钓冷水鱼类除外)。以前有专家说,水温低于8℃时鲤鱼不摄食!但实际上并不准确。
在大密度养殖塘或多鲤鱼的自然深水水域冰钓经常能够拿获鲤鱼草鱼,这是大家都能验证的事实;而结冰前一段时间,水温低于8℃以后特别不好钓鱼也是事实!为什么呢?大家恐怕要考虑一下鱼类的逐渐适应过程和代谢程度。
鱼属于变温动物,随外界水温而改变体温。水温突变,对鱼类来讲,要进行快速的生理机能调节,道理上应该说对摄食影响很大甚至绝对停食或导致死亡,但水温缓变,他们的耐受能力又很强,但也需要一个过程来调整代谢,鱼类所摄入的能量完全用于生长繁殖和运动消耗,而不必用于保持体温!冬季水温远不适于鲤鲫等鱼生长,摄食量少,代谢极慢,运动也少或不运动,这就是冬季冰钓往往需要“人找鱼”的道理所在。
鲤鲫等鱼最高耐受水温,各地情况具体不详,但北京地区若鱼所处水层温度高于28℃后再想让它们正常觅食恐怕就很难了!这也是“夏钓潭”“夏钓早”“夏钓两头儿”等谚语表明鱼类反向趋温行为的有力证明。
添此数段文字,既是让众友对上篇中导致鱼类之趋温反应,了解、巩固一个量化的条件及范围概念,同时也是为中下篇做些铺垫!
水溶氧的来源主要靠大气与水的交界面之间的直接融入;另有一部分产生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2、影响水溶氧的因素
(1)水面污浊度
越污浊越影响溶氧,尤其浮油,基本可隔绝溶氧;
(2)水质情况
水质清则溶氧好、水质浊则溶氧差、水瘦溶氧好、水肥溶氧差等。
(3)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
水草多则白天好夜晚差,浮游植物、藻类与水草类同;
(4)水生物
水中浮游生物耗氧量很大,一般肥水浮游生物即多,溶氧必差;
(5)水深
水表层溶氧量最多,随水深增加而递减;
(6)天气条件
①风——风搅动水面,增大气水接触面积,同时加强水层间动态混掺,利于溶氧;另外,风可降低水表层温度,利于与底层温水形成上下对流等。
②雨——降雨往往可以改变大气压强,就是我们常说的:雨后气压升高,利于水溶氧;雨可降低表层水温,促成上下层对流,大大改善底层溶氧环境等,
(7)温度
气温越高,水温越高,则溶氧量越低!(而鱼类的自身耗氧量却随水温增加而增加!这是一对相当大的矛盾!)
(8)气压
地球大气压强不是恒定的,陆地气压大约在720——770mmhg之间变化。气压越高,水溶氧量越多!
(9)空气湿度
湿度越大,溶氧越差。
(10)泼洒鱼药化肥等
养殖塘泼洒鱼药化肥等情况也会严重影响水质、溶氧,属于人为因素!还有空气污染等。另外,流水溶氧好,静水溶氧差!也算一条。
谈到这里,咱们也就能大概寻一寻数伏后阴湿闷热天气条件下,鱼为什么会浮头直接吞咽空气的根源了。
伏天湿闷:人感觉呼吸不畅憋的慌,是大气压低的表现。而:
气压低——溶氧差。
水温高——溶氧差,鱼耗氧大。
湿度大——溶氧差。
没有风——溶氧差。
无阳光——水生植物光和作用减弱或停止。
还有——底层腐败有机质在此天候条件下极易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等等恶劣情况,盘根错节!全都赶一块儿了!您说,鱼不浮头,更待何时啊?此时此刻,水溶氧已成为鱼类生存几要素中最前卫最要命的一条了,趋温、避险、吃食都已全然不顾也。
淡水鱼类明显缺氧现象一般多发在夏季,我想这主要是由上述水溶氧相关条件中,“高温”“高湿”“低压”“肥水”这几大因素综合作用所促生的!鲤鲫因趋氧行为而影响垂钓的例子除此极端情况外,表面上好象所见不多,但实际上鲤鲫因趋氧而离底变层觅食甚至停食的状况却是绝对不少的!甚至每天每时都会“暗中”发生!水体上下层之间的溶氧度是不同的,越靠水面溶氧越多。若排除趋温反应,则鲤鲫变层,都与趋氧趋食相关。
前些年,现在的北京朝阳公园叫水锥公园,大湖面肥水,数年间一直时兴海竿飞钩钓鲢鳙(一般春秋钓底,夏钓浮)。记得那次是6月初,旁侧一位硬酸食飞浮钓老者,一日中竟连获三尾大鲤!按当时天候算来,即便湖底水层也已达鲤鲫最适温区,应该可以排除趋温上浮的可能性;那么该三位鲤鱼大人会不会是由下而上的趋食反应促其就范的呢?
北京钓友早些年做的陈年老酸食,外地朋友可能不多领教!说句笑话,打开缸盖能酸出二里地去!对着鼻子闻,没准儿就熏一跟头也保不齐!钓前一般揣干馒头、红塘等副料,临了还要塞点臭豆腐进去!那种酸臭味道,实在不好恭维,我想也不是鲤鱼天性所嗜之口味(这一点,随鱼类长期环境适应性而论,不敢绝对)。因此,今日想来,应该是鲤鱼先生趋氧上浮在前,吞食在后!也未可知?…
上篇中,我写过一句话——自然界气候瞬息万变,鱼儿三趋行为环环相扣,穿插变换存在。这不是信口开河!
如今手竿悬坠盛行,一年春夏秋三季,一日之间,早晨底钓挺好,其它时间段鲤鲫变层改吃浮食,除钩饵雾化干扰因素外,实战中,大家或半水,或提坠等等路数也经常能够体验!那么,鱼之三趋搀杂其中,究竟是谁主沉浮,各位慢慢想吧!…
冬季溶氧应该最好;但冰下溶氧则差,主要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辅助造氧,(冰下无草不好钓之说,由来已久)结冰前期,薄不载人,鱼类从开放形溶氧环境突然间盖上个大锅盖子,缺氧难免!首期冰钓时,大气与冰眼水面突然接触,会在冰眼附近迅速形成一个个富氧区!忍饥挨冻慢倒气儿的鲫鱼们趋之若骛,极其好钓!也是鱼类趋氧反应的一证。(两周以后,相对差多了…)
在上篇中,我提到冰钓时遇东南风鱼上浮底钓不佳,其中有趋温的成分;此篇即表,我们就应该明白不仅局限于此!北京地区的东南气流来自海洋,在冬季一般是暖气流。气温突然增高,水温也会随之变化!导致鱼体新陈代谢加强!在冰下的封闭环境里,最容易出现的其实应该是缺氧!所以,大家看事物一定不要单一,什么情况都要综合分析!正确排除!
春秋两季水温大体适宜,溶氧丰富。鱼类基于繁殖、储备冬眠等需要,多会在此期间大量摄食!趋氧性先决条件达成得最好!趋温性反应则在早春、晚秋期轮为首位。
夏季昼夜24小时之间,气温变化、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等,是一般天气影响水体溶氧环境的先决因素!夏季夜钓中:12点前、4点钟后往往有两个相对摄食高峰段,除暗合了鱼儿们的作息时间表外,也许还捎带为咱指明了水世界中,溶氧量微妙变化的情报内涵?...这是我瞎猜的……
“趋氧性”之中篇我就写这么多,大家可以根据当时季候条件思考判断出钓水域溶氧环境及鱼儿的可能趋食度,决定出钓行止和策略,不再多谈.
三、下篇——趋食性晕谈
鱼之趋食,天性使然,表面看没什么可写;但实际上却难住了在下!说实话,本人只是曾耳闻有“谭论”三趋之说,却并未拜读过佛杭前辈的原作,故对趋食性一节所指范畴,心中茫然!因此迟迟难以命笔。…
鲤鲫趋温趋氧行为,一般不外乎受控于季节变更、昼夜水温差、代谢调整、内外因条件等方面;而趋食性三字,却也包罗了:鱼性、饵性、人性、药性、天性、水性等等诸方面话头!尤其是谈到饵字,害怕了!君不见如今用饵——十三香怪味蛋、天下无荒屠龙刀剑,无奇不有!说不定过不了几天,钠米技术鱼饵也快粉末登场了!…故,谈饵色变!决不敢写!
辗转再三,突然间脑海中重新闪出个“鱼”字,便豁然开朗!谭先生当年必定是以此入手无疑!…思忖起来,以在下拙见,鱼之趋食性表现,似可划分为三种,即:主动趋食、被动趋食与物质诱导反射趋食等。
咱仍以北京地区鲤鲫鱼种为例,晕谈!
一、 主动趋食
春季,能够在坑塘中自然繁殖的鲤鲫等鱼种从严寒的半冬眠状态逐渐恢复过来,它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蓄能繁衍。鲤鲫最适繁殖水温为16——18℃,(春季水质、阳光、溶氧、温度等条件都适宜;秋仔也有,但少)每年四月上旬到五一前后临产前这段时间,温度、溶氧条件较好的天气,大家都能感受到鱼儿的一段狂咬期!碰上微风的阴天、雨雾天,那简直就是“斜风细雨不须归了”!
春末至中秋前这一时段的冷雨天气,就是大家常能体验的“人冻得发抖,鱼疯吃”的那种钓况:水温高、冷雨凉,人冻得瑟瑟发抖,但手一摸水温却是热的!可想而知:底层水更“热”,鱼儿丝毫没有理会到陆地上的“冷”!相反:水层下热上冷,极有利于对流,底层溶氧条件得到非常之改善!
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归为鱼儿主动趋食的典型表现,是在溶氧、温度等条件达成较好的基础上,由动物本能所决定的有点接近疯狂的行为特征。
远的不举,今年五一前后两次,北京东郊片林40元一天鲫鱼坑,3.6米竿台钓,面食搓及红虫拉间替使用,(我并未打窝,赶上了阴暖或细雨天气),头一天撒放的大鲫鱼,那整个就是一个前赴后继,钓光了算的场面!上午半天,几乎一律底层截口,像我这样眼花手慢的半吊子,三四十斤一点没感觉困难,(年轻的快手兄弟都比我钓的多)。
前不久,上海一位王兄弟向我细致介绍了他们一次狂钓草鱼的经历:30元钓一天的上百亩半野大塘,草鱼多。当日初夏半阴天三四级风,十多位钓友在塘,但一上午手竿海竿底钓浮钓,王兄弟三人仅得一尾小草鱼。中午,经验丰富的师哥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大筐浮萍,倒在近下风口处……约半小时后,草鱼陆续集来,三人中两位用6米手竿浮钩挂草追钓。另一人专门负责抄鱼。两根手竿搏大草断线无数,储备打光为止。最后鱼获——一辆大屁股桑塔那的后备箱没装下!……王兄弟说的后两句话我记得最真:“…它们好象一点不怕人!疯了似的!”“…直到浮萍吃光,才慢慢散去。”我想,这也是草鱼集群趋食(浮萍)所使,主动“大举进饭”的一个好例子。
二、被动趋食
鱼儿被动趋食例子多多,比如在鱼口不积极的时候施行的传统钓(包括冰钓)提竿逗引,台钓晃竿小把戏及多次压水动作寻逮“次降讯语言”等,都是鱼类在一定溶氧、温度及避险客观条件下我们能够感觉到的非主动趋食。这时候,鱼类对动态食物比较敏感,是本质趋食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举一个不该举的例子:多年前,我第一次尝试“戳茬”是在仲春鲫鱼甩子前的一段时间。朝阳东风乡某东西向长野坑,北岸偏西有一片约四米多宽的小苇丛(当时水上苇茬仅有半米多高)。前几次去都是在苇丛边沿与亮水交界部用五米宝利大竿传统钓组定点打酒米底窝,伊豆6号倒刺钩挂蚯蚓钓野鲫,(水深约有一米一二)但始终收获可怜,最多的是一次黄昏时分得了11尾一两左右的小鲫鱼,还挺高兴!其它几次无异于白板。
后来,发现近处苇茬经常被鱼撞动摇晃,甚至每次悉悉梭梭出出进进的感觉都很明显,于是心痒难耐琢磨变着儿!那时我用的是桐木细硬尾小标,将标座下拉一大半,水线约二三十公分,随便抠一个聚苯包装板中黄豆大小的塑料泡沫球,套插进标尾根部,浮钓时显示3、4目,浮力借用正好!于是立刻开始演练“戳浮”!专找鱼碰撞摇晃的苇茬处挂蚯蚓下钩,有时钩下去直接就被拉走;有时逗几次,必有一个漂亮的“顿感下沉”!第一次试验居然就在这极浅(四五十公分),看似无鱼的地方钓到了9尾大鲫鱼!回家称总重五斤三两。后来几次,时逢雨后涨水,如法炮制!皆有新奇收获,甚至包括把竿子退成两节,在脚前十几公分深处哈喇标(水线不能再短)瞎追钓,竟也照样送平标抻出大鲫!
那段日子,被胜利冲昏头脑,每天都去,连续屠杀!被周围几位保守派底钓白板老哥戏尊为此坑“冠军种子”……现在回想起来,还为当年学钓初期疯钩产前大鲫而深感愧疚!……(不过,后几年,那些野坑已被陆续填没了…)
戳茬钓,应算是鲫鱼趋温避险被动趋食的典型例子。有很多时候,定窝定位等鱼无获。而找鱼施钩,(如草丛逗钓、戳茬、戳拱、戳角、下风近岸、追星钓(北京叫:递筋儿钓)、半水钓、守鱼道、打特异地形等)食送到鱼嘴边,张口就咬的情况,也算是鱼儿被动趋食(人主动找鱼)的证明。
三、物质诱导趋食
鱼儿由于趋温、趋氧、休息、避险等需要而停食的时候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人为用某种特殊物质诱导或改善客观条件,使鱼倾向或实施趋食行为,我觉得,应该与第二种被动趋食略有区分。
简单举例:
1、“二甲基—β—丙酸噻啶”,据鱼类专家和钓界有识之士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非营养型环境激素诱食剂。椐武汉邢乐仁前辈早期实验鉴定,它可以缓解鲫鱼缺氧状况,迫使它们从浮头状态,回潜缸底连续啄食沾有该成分的棉花球!…这一创举是一般营养型、味诱型诱食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绝对无法实现的。该物质眼下我虽已寻得,但还来不及实战体验测试,缺乏心得,故此,恕不敢多谈。
2、氨基酸、大蒜素、甜菜碱、香味素、乙酸酰氨等物质,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但还都属于营养型诱食机理,终是没有脱开鱼类趋食性反应这一根本特征,不能算作此类。
3、趋光性诱导:荧光坠、灯光等着数,表面看,似可归于此类。但实际上鱼趋光行为,除新奇、觅偶等原因外,其本身很可能并没有脱开趋食这一最终目的?总之,本人也还迷茫!需要专家确定。
4、声响性条件反射:养殖塘敲盆敲桶敲铁棍(及饲料落水声等),鱼儿们一旦形成习惯反射,则也经常被钓友们用来聪明诱导,等。
绞尽脑汁,小可只能写这么多了,若有不足,且容智者随后加以补充修正!
捎带提一点:鱼情万变!“竞技”人为高密度池,与我前三篇举介的三趋环境条件必有较明显的差别,回锅猾口鱼情及高密度缺氧环境等方面也都各异。实际上,江湖老客也许没有几个能善搏快鱼;同样,竞技高手也很难在大水库里成就“一标深创造”等。无不说明:环境与条件是“钓”字上重要的取决要点!但最终还是要在一个“变”字上体现功力!而“变”字源于“练”字……谁都不能脱开讲的!
在下写此“三趋”目的,主要是想为一些江湖新友献点草莽体会!由于经验所限,其中难免出现漏洞、错误。盼众钓友得过且过,愿取所需,或看罢一笑拉倒!
钓鱼本身,如今可说是一门包罗数理化产学研天地文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天下钓友都爱鱼,也从中感受自然和丰富知识,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咱活到老学到老的有益运动!大家热爱钓鱼事业,此心戚戚焉。
四、三趋续篇——人找鱼
1、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此谚语主要是从趋温性入手所总结的四季钓位选择经验。
春钓浅滩之说我在三趋中已经佐证过,一般是指早仲春的阳光天气,上下水层存在较大温差(下凉上暖)鱼儿晒阳取暖上浮寻浅促成的一种时节性规律。早春阴冷、仲春阴暖天气,鱼归底归深也是自然的!因为,一切成文的经验,我们都要灵活运用,要站在鱼的角度“想鱼所想” !思考前后天气情况及真实水温变化,鱼的可能感受及藏身之地!而不是机械地拿陆地的感受“以人度鱼”。
夏钓潭,是指盛夏初秋晴天,上层水温绝对已超过淡水鱼适温(或耐受)区域,鱼类逃热趋凉所使,而形成的一种潜回深水的规律性必然性总结。然而,有的养殖塘,最深处也许就一米五上下,您让它们到哪里去找“潭”?底层水温可能照样超过适应范围,此时,由于水温高,鱼儿代谢很强(呼吸频率一定很快),耗氧巨大。
缺氧情况同时折磨着他们!即使还不至于上浮水面挣命,但想让他们正常吃食,却也不易了!这就是在水位不深的坑塘,盛夏高温季节一到中午前后直至下午(鱼基本停食熬暑),钓不好鱼的原因。那么,没有深潭,怎么办呢?钓友可联想南岸阴凉处、相对的深点位、海竿打中央等钓位思路,必可比平常地方多些柳暗花明的机会!同时,此谚语也间接解释说明了夏季冷雨天气为何好钓鱼的根本道理所在。
秋钓阴(指阴凉处),一般钓友解释是:初中秋时节沿袭夏季天候条件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这一点,随祖国各地气候不同,也不一定机械理解套用!还是要综合分析当时天气变化条件而灵活选位为好。
冬钓阳,我身在北方,只能小议冰钓。冬季冰钓,晴天上鱼,阴天吃瘪的时候为多。天不怕冷,哪怕风大6级(西北风),只要有阳光,捂上老棉袄、联脖帽、大皮靴,背风而坐,照样上鱼!而阴天则一般很差,其中主要原因,其实三趋中已经谈过,我想是冰下环境及水温状况,导致鱼的代谢很慢(半冬眠状态),为了减少消耗,本身就不爱动,再加阴天,冰下更加漆黑,水生植物光和作用差!溶氧匮乏,鱼在此时大概不会舒服进食吧!
冰钓时背阴之处多不可取,但也根据所钓水域条件而不绝对(水库河道与大小坑塘不同),总之,选择背风向阳深浅适宜的钓点,或早晚钓较深,中午较浅等。思维中探察或实际移位试钓,总能找到鱼觉得舒服的地方,人也一定钓得舒服,您说呢?
2、进出水口,下风位
出水口处一般鱼头较密,不容质疑!有时在野塘、大湖面出水口附近,还能钓到黑鱼、鲶鱼、鱤鱼等一类肉食性鱼种!原因恐怕是它们同样也知道出水口鱼多的事实,前来会餐的吧!微流动水:溶氧好;出水口:食物多等原因造就了这个大家都能验证的事实好钓位!……
进水口,道理同样!另外还经常能引得喜欢顶水的鲤鱼光顾!哪怕只是很浅的进水地带,只要有流动和适当天气条件下,鲤鱼必然难逃诱惑前来报道。我多年前曾有一段时间,在一个成鱼很少的野坑进水口附近,但逢上游来水,便连续追星递钓鲤鱼,收获可观。
而且感觉这种“见鱼下钩,钩到擒来”“我见鱼而鱼不见我”的钓法,很有意思!浅水传统钓组递钓鲤鱼,标相有时比较特殊!俗称:哆里哆嗦,上下乱裹。…早些年,某些自然水域进水口附近潜有鳜鱼,利用特异地形活饵逗钓,常能不空。
下风位:大约春夏秋三季,只要起风超过三级以上能搅动水面,则赶快变换到下风口定位或追钓,仅就鲤鲫来讲,一般不会走空!尤其大风四五级,即使暂不奏效,只要耐心守待!一天之中,相信您一定会又多一次“爽”的体验,道理不表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