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中有鱼无口的六大原因及应对策略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4 阅读(27)

在钓鱼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窝中有鱼,却鱼儿不咬钩现象,眼看着拽不上来,又干着急。小编给各位钓友总结了窝里“有津没口”的六大原因与应对策略。

窝中有鱼无口的六大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

原因分析:

冬季水生植物、藻类极具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远低于夏季,所以水底也会有缺氧的情况,鱼的活跃度降低、摄食积极性降低,如果水底含氧量较低时鱼类会起浮、不爱下底就饵。除此之外,气压低的天气,水溶氧量低,鱼的活性差,甚至出现起浮的情况。这种情况,即使你的鱼饵再美味鱼也不会轻易开口。

应对策略:

针对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水底或是水溶氧量变化造成的鱼类起浮的情况,钓手们可以尝试:①少打窝、或是不打窝。减少由于窝料发酵而引起底层缺氧现象。②定时定量投放味型较强的窝料,以铺住臭底或者钓离底等做法,还可以通过其它钓法来诱鱼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温季节用到的麻团钓法等。③换钓点,去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体的流通性好,水底溶氧量高。

二、人为因素影响

原因分析:

自然水域中,因为水面大,水体自我净化功能较强,水中的含氧量也很高。但是,人工的小水域环境,由于有钓手进行垂钓,在垂钓过程中窝料、手食大量的投放会加剧沉积,导致水底的腐败加剧,间接地导致水底缺氧,鱼不爱下到水底就饵。除此之外,人声、脚步声、轰鸣的机器声、抛竿入水的声音以及岸上晃动的人影都会影响鱼类就饵。

应对策略:

我认为,在酱层沉积较厚的小水域垂钓,应选择在出水、入水口附近垂钓,这些地方由于常年都有水流的冲刷,酱层堆积的厚度相对来说较薄,溶氧量也就相对高一些,对垂钓的影响较小。鱼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脚步声、机器声、抛竿入水声及岸上人影都会影响鱼类就饵。我们在选择钓点时要尽量选在相对僻静的地方,抛竿动作也要熟练,尽量减轻由抛竿对鱼产生的刺激。在鱼类受到刺激时往往会游离窝点,迅速回归到它认为安全的水域,待刺激降低以后才会慢慢聚集回鱼窝中。

窝中有鱼无口的六大原因及应对策略

三、鱼情变化影响收获

原因分析:

鱼类会受水环境影响,或是钓手的钓法影响下,发生主动或是被动的分水层聚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起浮”了。鱼层没有找对时同样会导致有津没口的结果,除此之外,鱼在运输途中颠簸、缺氧、受伤,使得鱼在投放到黑坑之前状态极差。再加上投放量又大,坑中鱼的密度高,进一步加剧鱼的缺氧和受惊吓程度同样会导致鱼不开口。

应对策略:

当我们判断窝子里明显有鱼,就是不咬钩时,先尝试通过调整钓法,来摸清鱼层的变化,才是钓到鱼的关键。要有积极搜索鱼层的态度,而不要等着鱼来找你。钓手还要注意一点,中鱼后应迅速把鱼领出窝子,尽量减少跑鱼的现象,至少不要在窝点里跑鱼。这会使窝点的鱼受到惊吓,俗称“炸窝子”,导致窝中的鱼四散逃离或长时间不开口。

四、线组搭配不当看不出鱼口

原因分析:

当线组搭配不当时,很可能会出现鱼已经索饵,但是吃口动作较小,加之线线组的传导能力较差,无法使浮漂出现准确的动作,这种现象在垂钓回锅鱼或是鱼口较弱时经常出现。

应对策略:

①增大调目与钓目的差,把线组调的灵敏一些,将饵料牵出酱层。②在饵料中加入适量轻麸、雪花粉,减轻鱼饵比重,使其可以被酱层托住,并易于鱼的吸食。也可以变搓饵为拉饵,目的是一样的。

窝中有鱼无口的六大原因及应对策略

五、浮漂调钓不当影响有效动作

原因分析:

竿坑、鱼塘等小水体环境下,塘底酱层过厚,导致鱼在窝中只闻到鱼饵的味道,但找不到鱼饵。水体缺氧鱼不下底时,鱼类会起浮到中上层活动。这个时候钓底,肯定两手空空!

应对策略:

试试用飞铅钓法;或是通过其它饵料状态,来尝试的将鱼层引诱至底层,例如麻团钓法、散炮钓法等等。飞铅钓法:将铅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动,以增加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变相的加长子线,增大摆幅,减缓鱼饵的下降速度,达到让各个鱼层都可以发现鱼饵、追到鱼饵的目的。利用这种的钓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鱼所在的鱼层。提高铅皮的程度是由钓手控制的,如果想让饵料降速更缓慢一些,则可以把铅皮提的高一些。

针对酱层很厚的坑塘,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浮力大一点的浮漂并且调灵钓灵,即尽量增加调目和钓目的差。例如:15目浮漂,调8-10目,由钓5-6目调整为钓2-3目,这样可以有效的把钓饵牵住,使钓饵尽量悬浮于酱层的中上层。

针对酱层还可以尝试带饵调漂。例如:带双饵半水调4目,向上推浮漂,当浮漂露出5目时,这是说明双钩已经到底,这时向下拉浮漂,使浮漂露出4目一边。

如果窝点中出现有津没口时,可以试着钓一下窝子前后左右试试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饵料问题影响鱼口

原因分析:

饵料小药浓度过大是造成有津没口的常见原因。过大浓度的小药虽然可以把远处的鱼诱过来,但是,由于鱼饵中加入了过量的小药,鱼进窝子后会非常躁动,或者说根本就进不去窝子。究其原因就是药的浓度太大了,或是饵料自身的味型过重导致的,鱼对这种刺激非常不适应,使鱼受惊。而且有的鱼饵过大过硬,鱼很难将其吃进口中。

应对策略:

笔者建议使用小药时要“从淡到浓”。初到一片新的水域时,切莫原封不动照搬网上钓友或者其他黑坑使用的“绝杀”配方。不要上来就用复合香型的小药。建议从单一香型小药用起,起初少量加入到饵料中。通过观察垂钓的效果,感觉味型对路时,可以逐步提高浓度,或加入其他香型调整,直至鱼口稳定。

如果打了大量的浓度过高的窝料,建议更换新的钓点,以免因为原窝子鱼饵、窝料中小药的浓度过大造成长时间死窝。

垂钓原塘老鱼、回锅鱼时建议不要用雾化程度过大的鱼饵,因为老鱼、回锅鱼都是受过惊吓的。在它们还是生口鱼时基本都有过抢吃雾化程度大的鱼饵被钩的经历,所以这类鱼对雾化程度大的鱼饵很警惕,宁可不吃成团的饵料,去捡拾窝点周边的饵料残渣。针对这类鱼,应该减小鱼饵的雾化程度,做到软粘适口。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