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策(29)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9 阅读(21)

野钓策(29)春讯来临之前

钩饵称重为的是调钓时,计算出钩饵在水下的状态,进而提高钓组的整体精准度。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有的问题产生了一些疑问。由于本人数学基础极差,所以不知这些疑问到底是对还是错,写出来期待高手予以评判,以提高自己的钓技水平。

野钓策(29)冰雪渐消融

一、计算钩饵状态的基本方法

称钩重:

设带双钩半水调6目,去掉双钩后调目升为10目,表明双钩重为4目,故单钩重为2目。

称饵重:

设单饵压浮漂3目,则单饵重3目。

计算法:

当下钩轻触底时,钩子获地面支撑重力为0,浮漂返升2目,所以一钩轻触底,一钩饵悬浮的钓目=调目6目 单钩重2目—单饵重3目—单钩重2目=3目。计算结果是:钓3目时,一钩轻触底,一钩饵悬浮。

当下钩饵躺底,其钩饵重对浮漂的压力为0,则钓目=调目6目 单钩重2目 单饵重3目一单钩重2目—单饵重3目=6目。

钩饵的其他状态,钓目可据此依次推算出结果。

野钓策(29)2009年的浮漂

二、称钩重的疑问

假设空钩半水调6目,去掉双钩后调目为10目,双钩重压4目,那么单钩重就是压2目吗?

1.单钩重压2目成立的条件

如果要这个结果成立,前置条件是:漂尾必须直径相同,目距必须相等。

2.单钩重压目不同的现实

根据浮力定理,两只钩子的重量虽然相等,但对渐细漂尾而言,两钩下压的目数,肯定是不相等的。

3.两只钩重目数各不相同

我们通过实测,进行一次反向推导,详情请看下图

野钓策(29)双钩调6目

野钓策(29)剪掉一只钩子升为8目, 一只钩子重2目

野钓策(29)剪掉2只钩子升为12目, 另一支钩子重4目

4.单钩重取值数的疑问

疑问之一:空钩半水调6目,去掉双钩调目为12目,双钩重为6目,按目前认定的方法,单钩重取值应该是3目。但实际情况下是:一只钩重压2目,另一只钩重压4目,并不包括平均值3目,那么以3目作为单钩重,是不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既然取值数字有误差,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状态有误差吗?

疑问之二:当下钩触底,浮漂必然向上返目。当下钩躺底,钩饵重力为0,那么向上返升的目数,到底是2目、3目、4目呢?由于3目是平均取值数,所以不会返3目。返目时,漂尾上升的次序是从漂尖逐渐向下,即从细到粗的顺序,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理,下钩躺底后向上返目时,肯定是目数多,所以应该返升4目才对,这与计算取值3目,又出现了1目的误差(见下图)?

野钓策(29)下钩饵重力为零 子线略有松驰

野钓策(29)浮漂返升4目

三、称饵重的误差

1.饵重2 2>4:浮漂无论是芦苇、巴木、羽毛材质,亦或实心空心,凡渐细尾的,一饵压2目,双饵压目肯定大于4目,即:2 2>4,我曾经做过一系列的测试,这个结论应该没有问题,符合阿基米德浮力定理。但仍有帖子在计算时,采用2 2=4取值,这就是“人造误差”。

2.饵重是永恒的“变量”:在计算钩饵状态时,虽然只需称单饵重,但这个饵重永远是一个“变量”,即便是高手,也不可能每次搓饵都分毫不差,拉饵更是大小不一,红虫蚯蚓还有粗有细呢!而毫克级误差,可使吃铅1点多、径0.4的浮漂漂目,产生1—2目的变化(实测过)。

3.饵重取固定值的无奈: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只能假设饵重不变,否则运算便无法进行。这种计算的本身,就是要得出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本身没有错误,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基准。但它只能是一个基准,决不是一个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

野钓策(29)计算之美

四、实测状况的迷茫

为了验证钩饵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是否一致,我们继续在试漂筒中进行实测。

空钩半水调6目,去掉双钩调目为13目,单钩重为3.5目,单饵重3目,挂双饵平水。我们先看一下不同钓目,钩饵在水中的状态。

野钓策(29)钓1目

野钓策(29)钓1目钩饵状态

野钓策(29)钓2目

野钓策(29)钓2目钩饵状态

野钓策(29)钓3目

野钓策(29)钓3目钩饵状态

类型相同的重复式计算不写了,直接看实测图片你会发现:无论计算结果多么精确,实际情况远比计算结果复杂,钓1、2、3目时,下钩轻、中、重触底有很大的区别吗?有谁能把这几种状态分辨的一清二楚呢?当然,高手应该没问题,但我确实做不到。

野钓策(29)剪不断理还乱

五、我对计算钩饵状态的理解

第一,必须承认,数学计算是精准的,不需要我们去证明,正如2 2=4,是一个准确无误的范例。但是它仅是具体的数字,并不一定与实际产生必然的关系。

第二、单钩称重,是割裂双钩重力共同作用的做法,其取值存在明显误差,这种误差必定与实际产生不一致,单凭计算决定钓目从而控制钩饵状态,显然有点教条主义。

第三、单饵称重,完全是一种假设,饵重是时刻变化的“变量”,所有把饵重包含在内的计算,其结果时刻也在变化,而以计算应万变的做法,颇有“守株待兔”的味道。

第四、计算得出的钩饵状态,只是刚性条件下的一个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绝对标准。钩饵的正确状态,必须在实钓中反复调整才能实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对计算钩饵状态的理解,并不表示我不赞同称钩重饵重!恰恰相反,悬坠底钓法如果不知道钓组的钩重饵重,你根本无法完成基本的调钓步骤。

野钓策(29)挡得住鱼,挡不住晕

六、野钓中我的应对办法

野钓我主钓鲫鱼,台钓法自然是首选。饵是必须要称重的,但我又舍不得剪钩子称重。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几个办法:

1.使用同一型号钩线:钩子大小完全一致,子线线径相同,然后绑制n组长短、钩距不同的子线组,这样在更换子线时,不用考虑钩重子线的重量问题。

2.半水带单饵调平水:单钩挂比实钓饵稍大饵(考虑雾化),搓紧实调平水,去掉单饵记好调目。挂双饵浮漂没入水中,上移浮漂反向找底,露出1目或半目开钓,此时下钩重触底,上钩悬浮。

3.半水带双饵调平水:基本方法与上节相同,只要漂尖露出水面,说明下钩一定触底,上钩悬浮。如鱼情需要改用小饵,以调目为基准,记住双饵下压目数,然后钓目大于双饵下压后剩余目数即可。

4.单双饵调平水微调:忽略轻、中、重、斜触底、躺底的细微环节,根据鱼情鱼口具体情况,对钓目、饵重进行微调,不追求精准的钩饵状态,只以有咬口即中鱼为唯一标准,来应对野钓鱼情变化。

总而言之,我基本上是以粗放的方式野钓鲫鱼,没有做到精益求精,故此钓技水平一直不高,还得多多地向高手学习,就以此篇开始吧!

望各位钓友针对此篇帖子的疑问指点迷津,理解或计算错误的地方诚请更正。

野钓策(29)有鱼说鱼,无鱼谈技

标签:  野钓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