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鲤鱼,我从来都是选择钓底的,如果情况特殊不得不让钩饵离底那我就使用“反底钓”,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去钓浮。
如果是钓鲫鱼,我个人觉得80%的情况下还是选择钓底,网上很多人说天气热或者缺氧会导致鱼离底起浮不吃饵,此时就应该钓浮,对此我持反对意见。因为当鱼缺氧离底时身体肯定是不舒服的,身体不舒服哪里还会吃饵,你就算把饵料放它嘴巴都不见得会吃。
但是有一种情况下可以钓浮试试,那就是水底长满水草或水绵等障碍物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坚持钓底,钩饵极容易被掩埋,增加鱼就饵的难度甚至出现“闻得到味却找不到饵”的现象。
想要通过钓浮取得好鱼获,你必须知道的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就是前面说的,水底要长满水草或布满水绵,障碍物越多、越有可能把钩饵埋藏起来,那么你钓浮的可行性就越高。
如何去判断水底是否有障碍物呢?你只要观察鱼钩就行,如果提竿时钩上经常挂有水草、水绵,那么表示水底不干净。水质比较清澈的地方,你也许可以看到浅水的水底情况,如果你脚下、杆架下方的水底长着密密麻麻的水草,那么有理由怀疑窝点也未必干净(就像上面那个图片一样)。
第二个前提是你能感受到窝点有鱼,只是没有正常开口。比如说窝子里冒鱼星、时不时泛起一些碎草等脏物、浮漂有小动作,或者起杆经常锚到鱼身、鱼鳞,出现这些现象都代表窝子里有鱼。
这些情况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水底可能确实不干净,鱼找不到钩饵。
满足这两个前提你才有钓浮的必要,尤其是第二点,如果窝子里并没有鱼,那么不管你是钓底钓浮还是钓行程,都没用,起码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而且冬天水温低,鱼一般都是老老实实待在水底,所以盲目钓浮绝对是不建议的。
关于钓浮的3个小知识,第一:带饵调漂、调目不宜太高
钓底时调漂比较麻烦,要先修建铅皮确定调目,然后再找底确定钓目,钓浮相对简单,你直接挂饵料调漂即可,调目即钓目。
有新手可能会问:假设我挂双饵调了4目,那么下一杆如果挂两颗小一点的饵,浮漂是不是有可能变成五六目,如果挂两颗更大的饵,浮漂是不是有可能一目也不剩了。
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的,所以说当我们在钓浮时,尽量保证每次拉饵或搓饵时饵料的大小能够一致,当然了上下有一两目误差没关系,谁也做不到百分百精准。
不过有一件事要注意,有些人为了追求方便,会把浮漂调的很高,这样的话即使后面饵料拉大点,也不至于浮漂被完全拉入水中。夏天无所谓,冬天鱼的吃口轻,我个人还是建议调低目,正常将调目控制在5目以下,如果饵团大小能够控制的比较精准,建议调更低。
关于钓浮的3个小知识,第二:要时常调整垂钓的水层
钩饵离底十公分可以叫钓浮,钩饵离底一米也可以叫钓浮,到底钓多深不是看自己心情、更不能随便设置。由于我们不知道水底的水草到底有多厚,钩饵离底多少才不会被遮蔽,所以只能从底开始慢慢找。
刚开始肯定是钓底为主,当你改为钓浮后,个人认为先从10公分开始钓,钓一段时间没口就把浮漂往下撸(铅皮座方向),每次撸漂的距离不要大,建议以十公分为单位。
什么时候浮漂出现口了、钓到鱼了,那么就不需要再撸浮漂,保持这个深度作钓即可。
当然了,我们钓鱼不能太死板,现在说的是从离底10公分开始钓,没口的话就让饵料离底再高一些,每次以10公分的距离提升。但如果说你在找鱼层的时候,发现浮漂在翻身下降中经常出现接口,那就可以省略掉一些步骤,直接把浮漂推到相应的位置。
野钓鲫鱼出现接口的情况不多,冬季水温低、鱼活性差更不太可能截食,如果真被你遇到了,那就偷着乐吧,窝子里的鱼肯定不少。
关于钓浮的3个小知识,第三:少补窝、多抽竿,利用饵料雾化诱鱼
既然窝点有相当密集的水草,那么你打的窝料基本上也会被掩埋,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一开始下杆不知道水底情况,窝料打了就打了,如果钓了半小时一小时发现窝点水底不干净,那后面就不要补窝了。
我建议是用拉饵,多抽杆、打打频率,利用饵料的雾化去诱鱼,饵料雾化出来的碎屑很轻、很细,会附着在水草叶子上、即使水底有很多水绵,饵料也不会沉入其中,所以鱼儿进窝能够轻易地找到东西吃,但又不至于吃饱。
冬季很多时候商品饵的效果不及虫饵,大家在钓浮时可以先用商品饵利用雾化去吸引鱼进窝,当窝子里鱼的数量比较多,但你却发现浮漂顿口比较少、钓获率太低,此时就可以换上蚯蚓红虫。红虫蚯蚓命中率是高,但诱鱼性不行,基本是有一条钓一条、钓一条少一条,所以商品饵和虫饵你得搭配着用。
最后补充
野钓大部分时候还是建议钓底为主,钓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野钓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小鱼闹窝、有时又要走水,这些情况下钓浮都要比钓底麻烦。
另外我需要再次强调下,如果鱼儿因缺氧上浮导致不开口吃饵,这时你采用钓浮根本没什么用。冬天温度高、太阳照射强烈的时候鱼也可能上浮,这个时候上浮是因为水表的温度比水底高,这种情况钓浮可以试试但估计也不会有多好的效果,不如换个钓位,找向阳、避风、浅水、有水草的位置,比钓浮有效的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