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9 阅读(19)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话虽如此说,可是想要钓到大鱼,那就必须要去大水面水域;

鱼的体型,除了其遗传基因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和其生长的环境容积、供给资源、生态链条等客观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比如我们家养的观赏鱼,放在1米的鱼缸里,和放在1.5米的鱼缸里,亦或者放在2米的鱼缸里,其生长的体型,都有明显的区别;

对野生鱼来说,除了环境容积,供给资源和生物链,也很关键,简单点说,就是水域面积越大,供给资源就越充沛,生态链就越稳固,出大鱼的概率就越大;

指望一条小溪流能出几条百十斤的大鱼,那就纯属幻想了,现实真的不允许,但是,就算是大水面水域出钓,我们也不见得一定就能钓到大鱼;而制约我们钓到大鱼的因素,则有以下这么几条:

1、大鱼资源稀缺;

2、水面面积太广;

3、垂钓时间不足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捕鱼、钓鱼历史,并且将鱼类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做成各种佳肴,也是传统,而随着近代工业化速度加速;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污染、工业化捕杀、违法电、网鱼等行为,使得野外水域中的纯野生渔产资源变得日渐稀缺,可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水库里60斤以上的鱼才能称为大鱼;

但是现在,湖库里20~30斤左右的,就可以被称为大鱼了,而60斤往上的,都可以称为鱼王了,而就算是20~30斤的大鱼,在目前来说,除了个别的水域,大多数区域都算是少见的;

而湖库守钓,往往我们选定的好钓位,也仅仅是我们认为的,毕竟这么大的水面,我们认定的好位置,是不是有鱼,那纯属猜想;

更关键的,就是我们垂钓时间,除了少部分钓友,或因为财务自由,或因为空余时间充沛,大多数钓友,往往能用来钓鱼的时间,也就2~3天左右;

这么点时间,可能窝子还没有发,就不得不回家了,所以说,对很多期望能在湖库中,一显身手,并且博得大物的钓友来说,湖库钓大鱼,除了打重窝,基本上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但,事与愿违总是常态,那么我们在湖库大水面做钓,除了打大窝、重窝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没有做到的地方,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出钓效果呢?

其实湖库守钓,用什么味型的窝料,有讲究,但是并不太多,毕竟,守钓讲究以量取胜,只要不是难吃的一塌糊涂,无非就是鱼群进窝早晚的问题;

而主要影响我们发窝、聚鱼效果的因素,除了窝料,则是这么两个非常关键,但是又不太起眼的因素,那就是补窝和养窝;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因素一、补窝

补窝,顾名思义,就是打窝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往窝点,补打一些窝料,这不仅仅在湖库钓中使用这个技巧,在所有的打窝诱鱼钓法中,都会应用;

但是为什么说,湖库钓的补窝,尤为需要讲究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湖库钓中,很多钓友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打重窝、大窝,就一定会发窝,无非是早晚的问题;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要考虑到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选择的窝点,到底附近有没有鱼,如果没有鱼,那这个窝子打下去,到底多久才会发窝,谁也不知道,这是其一;

其二,除了目标的大鱼,比大鱼体型小一些的鱼也会进窝吃料,我们以为的重窝,到底能不能坚持到目标鱼进窝为止;

其三,如果大鱼离窝子比较远,那么等大鱼进窝了,会不会窝料已经变味了,大鱼还不会进窝吃饵呢?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是无法预测的,而补窝,就能很好的解决这几个问题,那么补窝,需要注重哪些技巧呢?

1、补窝的数量要和头窝有差异,一般补窝的量,是头窝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让窝子里持续有料,如果进窝鱼多了,还能让其有的吃,吃不饱;

2、补窝的时间间隔,要有规律,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补窝往往是打窝之后,每6~8个小时来上一次,一则规律的时间,方便我们操作,二则,规律的时间,便于养成进窝鱼觅食的规律;

小结:湖库钓中,打窝很重要,补窝比打窝更繁琐,但是重要性也更高,而有技巧的补窝,比打大窝、重窝,对渔获的影响更大;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因素二、养窝

什么是养窝呢?野外水域的鱼群,有固定的栖息地,也有固定的觅食区域,当然,这里的固定,是相对而言,并不是说具体到某一精确的位置;
(www.liusongsong.com)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鱼想要维持自身消耗,就必须要根据水域生态环境,能供给的资源,来确定游曳的区域;

而之所以要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则是出于安全因素考虑,而这几个固定,合起来,就是所谓的鱼道、鱼窝。

而我们湖库野钓时,往往是希望,我们的窝子,正好就打到了鱼窝、鱼道附近,但是,可能性很低,所以我们只有主动一点,做到人为的干涉。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而养窝,就是我们能做到,最有效的手段,简单点数说,就是通过窝料的固定投放,并且相对精准的控制投放时间。

经过一段周期之后,当然,这个周期,可能是2~3天,也可能是3~5天,更有可能是半个月左右,大鱼习惯了到我们投放窝料的窝点进食。

然后,我们守钓大鱼的概率就高了很多;那么,养窝和补窝,有什么区别?而养窝,又需要怎么来操作呢?

补窝,是在头次打窝的窝点上,少量、勤补;而养窝,则是在距离窝点不远的位置上,定期投放窝料,窝点和钓点是合一的,而养窝,仅仅是为了投放,根本就不做钓;

为什么要再这样操作呢?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我们说是守钓大鱼,那不可能小一点的鱼,我们一条也不钓,这是不现实的;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二来,鱼的体型越大,就越狡猾,往往也会通过观察窝点饵料的安全性,而我们将钓点和养窝的窝点,相隔上5米左右,耐心的等上几天,就能吸引大鱼进窝了;

当然,并不是说,养窝就一定会有大鱼进窝,因为养窝的具体操作,还有两个具体的细节,一定要注意:

1、养窝是一个常态、长期的操作;在湖库野钓中,有经验的老鸟们,往往会彼此合作养窝,就是前一个钓友刚撤,后一个钓友就会接着养窝;

只有这样的长期操作,才能让水域中,体型较大的鱼,知道此处水域,有一个固定的食物投放点,而我们养窝之后,没多久就放弃了,那就算是前功尽弃了;

2、养窝和补窝的位置,不能太近,也不能相隔太远,隔得太远,因为养窝的窝点没有放钩饵,所以安全性自然很高,那钓点铁定就没什么鱼了;

隔得太近,那就谈不上什么养窝了,毕竟一起竿,就那么点距离,怎么操作,都会惊吓到窝子里的鱼,所以这个度,需要很好的把控,而经过实战,两个窝点,相隔5米左右,刚刚合适;

湖库守钓大鱼,除了打窝的数量,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写在最后

湖库守钓,拼的是耐性,靠的是韧性,而守钓大鱼,就如同人和大鱼之间的博弈,偷个懒,百十斤窝料打下去,爱吃不吃,这是一种态度;

有规律的补窝,刻意的养窝,虽然累点,但是中鱼的频率,上大鱼的概率,明显就会更高一些,这又是另一种态度。

都是钓鱼,也就不存在哪一种更好,哪一种乐趣更大,但是仅就渔获而言,稍微上点心,那结果必然就不一样。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