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到了底浮钓法钓草鱼最重要的是水深和控制双钩之间的钩距,那么本章着重说一下浮漂如何调钓和寻找鱼层。底浮钓法在我看来是钓草鱼非常好的钓法,这种钓法经过我本人实践以后觉得针对草鱼十分的有效,所以才抱着分享作钓经验为目的为广大钓友介绍这种钓法。
首先我们应该从上一章去学习这种钓法,如果觉得这种钓法不错,那么可以通过这章来学习如何寻找鱼层和浮漂的调钓。上章链接:(题外话,上章获得了,头条青云计划奖,在这里感谢下官方给予的肯定。)
草鱼
这章我通过这几点给大家说一说寻找鱼层和浮漂调钓:
•如何正确的寻找草鱼所在的鱼层
•寻找到鱼层以后我们该如何作钓
•浮漂是如何进行调漂的,如何让上钩悬浮下钩触底
通过以上三点,说一说底浮钓法的寻找草鱼鱼层和浮漂的调钓,我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后都能吸收到一定的经验,学会这种钓法以后,使用这种钓法钓上心目中的大草鱼。在我本人作钓经验得来,使用这种钓法在夏秋两季各位有效,这两个季节草鱼进食量相对也比较大,这可能就是这两个季节使用这种钓法容易钓上草鱼的原因。
草鱼
如何正确的寻找草鱼所在的鱼层
寻找鱼层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与其说我们人为的来寻找鱼层,到不如说鱼来寻找食物。我们在作钓不同的水深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有鱼口或者没有鱼口,在中层作钓的时候如果出现鱼吃钩饵的情况,那么我们就是正确的寻找到了鱼层,如果我们在作钓上层的时候,没有发现鱼口,我们可能还要去作钓下层,这就是寻找鱼层。
草鱼
鱼不会固定在一个水层活动,所以我们在寻找鱼层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天气,天气温度过高的时候,水的表层和中层温度可能过高,这时候如果水温超过草鱼比较适宜的水温时,草鱼可能会下潜到水的底层,因为水越深,那么水底水温也就越低。
在相对的情况下,草鱼会根据水温选择不同的水层,当然水温只是影响草鱼选择水层的一个点,有时候草鱼也会在水上层出现觅食的情况,所以食物也是影响草鱼改变水层的一个关键点,比如在有荷花的水塘中,草鱼还会越出水面进行觅食。
草鱼吃荷花
温度过低的时候如果是阳光天,那么草鱼可能会相对在上层一点,因为这时候水上层的温度要高于水底,如果温度太低,比如到了冬天,那么这时候草鱼会在水非常深的位置,这时候水底的温度,反而会高于水的上层水温。
寻找到鱼层以后我们该如何作钓
只要是根据上面寻找鱼层的技巧寻找到鱼层以后,那么我们钓草鱼就非常简单了,选择合适的温度,我们作钓草鱼所在的鱼层。
找到正确的鱼层我们开钓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边钓边诱,草鱼是非常喜欢截口的鱼种,我们比如在使用玉米打窝的时候,往往玉米还没有下降到底层,往往在水的中层的时候,如果被草鱼发现,那么草鱼这时候很可能就会主动上前进食我们的窝料。
钓鱼
所以寻找到合适的鱼层时,我们作钓的时候要控制好打窝的频率,间隔一段时间就打下20-30粒玉米,这种边钓边诱的作钓方法可以大范围的吸引草鱼的注意,而且玉米不断的从水上层下降的时候,对草鱼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
窝料我们可以去选择玉米,钓饵也可以去选择玉米,我们悬浮在水中上层的玉米,很可能会被草鱼误认为是打窝的窝料玉米,这时候可能很容易造成截口。在作钓的时候要多注意观察浮漂的漂相,如果浮漂还没有到位,这时候如果出现黑漂、停顿和上顶,那么很可能草鱼已经把钩饵吃进嘴中了,这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大力杨竿刺鱼。
玉米
我们在作钓的时候可以去选择嫩玉米挂钩老玉米打窝,当如都去使用嫩玉米打窝也是可以的,如何去选择还需要看作钓的水域小杂鱼是否多,如果小杂鱼多,那么我们选择老一点的玉米作钓,嫩玉米这时候反而容易被小杂鱼叨烂了。
浮漂是如何进行调漂的,如何让上钩悬浮下钩触底
这种长子线、长钩距的浮漂调法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难,难的是控制鱼层,而不是浮漂如何调钓,当然浮漂的调钓方法我们还是要说一说的。
首先我们根据作钓的水域试探出水深,使用上钩挂饵的方式把浮漂没入水下以后,浮漂漏出水面以后,我们在提竿把浮漂往下撸个1.5米左右,在通过修减铅皮的方式去让浮漂漏出水面,这时候我们上钩一定是悬浮的状态了,这时候我们在挂下钩的玉米,下钩挂上玉米以后,它所产生的重量这时候势必会把浮漂再次压入水下,我们在把浮漂往上撸,调整到想要漏出的目数即可,这时候就完成了浮漂的调钓。
底浮钓法上下钩距长度示意图
不同的水深调钓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在下撸浮漂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水深过浅使用这种调漂方法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把浮漂撸下来1.5米,这时候应该少撸一点。但使用底浮钓法作钓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大家钓深一点的水域,因为这种钓法非常的适合深水钓大鱼。
最后总结
寻找到鱼层对于这种钓法来说意义不是太大,我们只要控制好两钩之间的钩距,在作钓的时候进行边钓边诱,我相信草鱼进窝以后肯定会去吃我们的钓饵。因为这种作钓方法类似于筏钓时的边钓边诱,通过连续不断下沉的玉米, 可以很好的起到诱鱼的作用,只要草鱼来,吃上我们的钓饵很容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