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9 阅读(18)

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钓鱼是一件很莫测的事情,比如我们和高手在同一水域钓鱼,舔着脸从高手手里求来一样的窝料,一样的钓饵,甚至钓点就选择高手附近不超过10米,调钓也是高手亲自操作,窝料打下去之后,高手可以一直连竿有口,鱼护都快撑爆了,但是自己这边除了刚发窝时,连竿没几下,过了一会,就算有鱼口,也不过寥寥,相隔不过几米,这种渔获的差异,简直能让人崩溃,难道鱼也认人么?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这种情况,在黑坑钓中,有一个说法,叫做打闭口,在野钓中,称为抢鱼口,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指钓点附近,因为其他钓友窝子发的好,起鱼频率快,所以附近的鱼群都聚到那边去了,自己这边除了刚发窝时,有那么三五口,剩下的时间,只能看着浮漂发呆了,最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在后期几乎很难改善,不管是调钓、改善饵料味型、调整饵料状态,都很难将鱼口的情况改善一二,那么在这里,就要引入一个竞技钓圈子里的说法,叫做黄金半小时。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什么是黄金半小时呢?竞技钓钓法中,强调从抽散炮第一杆开始计算,这半个小时是黄金时间,这半个小时内,只要窝子能发起来,鱼口能连起来,那么这场比赛,就渔获而言,基本上就稳了,后来又将这个说法延续到黑坑、野钓中,发现这个理论依然靠谱,那么,怎么做,才能保证这黄金半小时一定有效果,而高手的连竿不停口,又何这黄金半小时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要搞明白这个中缘由,就要分别从淡水鱼的习性,已经抛竿的忌讳分别说起。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淡水鱼的习性是从众胆大如天,个体胆小如鼠

淡水鱼的社会架构很有意思,不像哺乳动物,有家长制,比如猴王、狼王、狮王之类的,总是族群内最能打的那个当王,从而来聚集族群;也不像多数昆虫一样,走阶层管理制,如蜜蜂、蚂蚁、蟑螂等,在族群内部有严格的管理阶层;淡水鱼的族群架构,大多数是幼年期为躲避危险而群居,成熟后因为食物需求而散居,但是一旦有充沛的食物,不管体型大小的同种鱼,都会聚集在一起觅食、栖息,但是如果食物稀缺,小体型的幼年鱼,又会成为大体型的成年鱼的口粮,简单点说,淡水鱼种之间只有食物链关系,缺乏社会架构,社交体系;那么因此,淡水鱼在面对危险时,就很有意思了。

具体的表现,就是一旦淡水鱼成群,那用悍不畏死来形容都是可以的,比较常见的,是公园里的锦鲤、锦鲫,大把饵料撒下去,成百上千的鱼聚在一起,这个时候就算用重物砸下去,砸晕、砸死几条鱼,剩下聚集在一起的鱼群都不会害怕;但是如果这些鱼落单了,只有三五条在一起,别说重物砸进水里,稍微大点的声响就会把鱼给惊散了。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那么黄金半小时就很好的利用了淡水鱼的这种习性,打窝之后,利用的窝料的香型,快速聚集鱼群进窝,而且这个时候首要并不是以上鱼发窝优先,而是先要聚鱼、留鱼,一旦鱼群达到了一定的密度,就算附近的钓点、窝点,比此处的窝料更香、营养更好,在鱼群没有散开之前,附近的钓点打窝,其实也仅仅帮助已经发窝的窝点吸引鱼群进窝罢了,那么这个时候,高手会采用三补一钓,甚至是五补一钓的频率,也就是补三竿窝料,下一杆钓饵,如果感觉鱼口并不连续,甚至会采用补五竿下一杆钓饵的节奏,只要窝子里的窝料和起鱼的频率控制得当,连竿可以持续3~5小时以上。

在这期间,一旦窝料的数量太多,而进窝的鱼数量不足,这个时候水底的窝料太多,溶散太快,和水底的腐泥参杂在了一起,窝料的味型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反而会因为味型差异,导致散窝,而味型发生变化了,其实也恰恰就半小时之后开始发生,所以这两者集合起来,就会被称为黄金半小时,那么,是不是黄金半小时结束了之后,继续连竿就很难做到了呢?这就要提到另一个问题,就抛竿的基本功必须要扎实。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保证连竿续口的基本保障

对于竞技钓选手来说,持续抛竿,钩饵落点基本保证一致,仅仅是基本功而已,那么很有一部分野钓钓友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其实这就是一个误区,野钓中,除非目标鱼就是死守大物,压根就看不上小体型鱼,那么在实战中,连续的鱼口,或者说窝点内持续聚鱼,本身就就是诱大鱼进窝的一个必要手段,小体型鱼的鱼口都连不起来,也就是说小鱼都不进窝,怎么可能奢望大鱼也会因为窝料进窝呢?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真实情况是,往往只有体型小点的淡水鱼频繁进窝了,受窝料吸引的大体型鱼才会伺机进窝觅食,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了。

所以的基本功,更多的是强调抛竿的精准性,在强调黄金半小时的钓法中,在半小时之内,是强调窝料、钓饵极可能集中在一点,因为这样能将窝料、钓饵的数量优势集中,那么味型自然是最为浓郁的,而一旦鱼口稍微弱缓,不管是抽窝还是抛钓饵,则需要将钩饵打到窝子附近15~30厘米的位置,这样能将原本窝料里的剩余饵料,让进窝鱼进食,以避免窝料味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将饵料打到窝点的外围,这样能吸引剩余的鱼群进食。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正常情况下,进窝的鱼群,最先给口的,都是鱼口比较生猛,警惕性小的鱼,直白点说,就是比较傻一些的鱼,往往都是最先被钓上岸的,往往过了半小时左右,剩下的,都是鱼口比较滑,性子比较警惕的,这一类的鱼,往往都会聚在窝子的外围,并不会轻易给口,尤其是过了半个小时以后,鱼的密度相对也变的稀疏,这个时候,继续往原有的窝点下竿,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导致窝料太厚,窝料的味型发生变化,让鱼群离我,这个时候,将下竿的钓点往窝子外围打,一方面能增加上鱼的可能性,其实也不啻于另打一个新窝,相当于做第二个黄金半小时出来。

为什么高手发窝越钓越多,自己却连竿没几下就停口了

总结语

钓鱼这个事,没有公式可言,记得有位前辈说过这么一句话,再牛x的饵料,也得人来用,为什么有的人用了,变成大师了,有的人用了,连上岸都做不到,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懒,说是鱼情复杂多变,其实仔细琢磨一下,无非就那么几种情况,能给口,那必然有办法连竿,怎么调整都不给口,那说明就不适合钓鱼,其他有的没的,说那么多,真没什么意义。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