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9 阅读(22)

鱼类的视觉能力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我们知道,鱼的视力范围无论从距离上还是从宽度上,都无法同陆地动物相比。从进化的角度上看,陆地生物与水中生物在视觉系统的构造上完全不同。

以我们人类为例,人眼的晶状体是透镜状,具弹性和曲度,有收缩调节功能。我们想看清楚物体的形状,是靠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让影像恰好定位于视网膜上来完成的。鱼的眼球是圆形的,缺乏弹性,表面曲度不能调节,是靠链突肌前后拉动晶状体来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间的距离,因而鱼类的实际视觉范围只有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鱼是所谓的“近视眼”,这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习惯用自己的定式思维去看待鱼类的问题,却忽略了对方早在4亿5千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当我们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岸上,睁大双眼却看不清楚水下1米深时,鱼类在水下10米深处却可以将站在岸上的人“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一般都知道鱼类利用听觉和嗅觉发现猎物,用侧线“雷达“锁定,最后用视觉定位攻击猎物。这里打一个不是太贴切的比方,如果把鱼类的摄食比做一场局部战争的话,鱼的听觉和味觉就好比是预警机,先电子侦测定位,然后冲上去靠视觉摄取食物。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鱼类是一种已经进化了4亿5千万年的卓越地球生物,虽然鱼在水体里的视力受到限制,但并不妨碍鱼类看清楚水中的物体和岸上的景物。鱼类对光线的感知力要远远大于视力,这种能力是鱼眼通过水体对光线的吸收和折射产生的。鱼类学家检测处于不同环境下的鱼眼,得出结论:“鱼类利用光线辨别物体的能力较为宽泛,可对水、陆空形成立体的侦测范围,其能力源于物体与光线的反差。”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鱼类贴底找食时,这种能力不是很明显,因为猎物基本在水底不动或者行动迟缓。换句话说,猎物往往具备优良的基色仿装,底层鱼只能靠气味去识别猎物。可当鱼抬起头来,则是靠光线作用在猎物身体上形成的亮度反差来标定猎物。

鲶鱼的视力退化到几近消失殆尽,但它的听觉却异常发达,常年的生存捕食过程中它对于猎物的波频十分熟悉,当鲶鱼潜至小鱼面前,小鱼在鱼眼上方提供的是一个最理想的剪影。对于有鳞的小鱼来说,鳞片反射的偏振光(这也是我们常能观察到的)更加刺激鲶鱼的食欲。而且,小鱼越挣扎落在捕食者视网膜上的动态效果就越强烈。

我们常说蚯蚓是万能钓饵,它身上不仅具有十几种鱼类嗜好的化学元素,而且在黑暗的水底,其身体表面液体吸收的光线会透过躯体,发出一种人眼无法看到的红色光源。鲶鱼常年生活在水底的洞穴之中,对于光线颜色的区分更强于其它鱼类,它甚至可以看到人眼无法分辨出的紫外线。对于夜行鱼种,蚯蚓身上发出的这种光源就像夜色中行人前方点亮的一盏红灯笼。而且钩饵越贴底、光线越暗越好。这也是在较浑浊的水体钓鱼我们使用蚯蚓的诀窍所在。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利用鱼类非同一般的视觉反差能力,我们可以确定在钓浮时所用饵料的颜色要明显区别于水色,黑色是具最低透明度的颜色,因而鱼类进化了灰黑色的脊背。从水体的上方看下去,它同水体的颜色和水底的基色没什么两样儿,鱼体完美地隐藏在光线中。白色是最透明、反射光线最强烈的颜色,鱼类进化成灰白色的腹部,从而让底层的猎手在光线中无法确认目标。

利用水色的反差可以制作让鱼类更利于发现的饵料颜色,而不该是混杂于水色中难以分辨。这应该是我们能够钓上鱼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在钓较浑浊的水体时尤为重要。

对于色彩的感觉,科学研究表明:“鱼与人类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趋向。”人类对红色、黄色等较明快的暖色彩敏感。但鱼却对绿*情有独钟,这与它生存环境周边的绿色环境是分不开的。在鱼类的潜意识当中,绿色应该是最安全的颜色。在长期的水体生活里,每当黎明黑暗渐渐消失,光线穿越水层落在水底时,鱼眼中最先恢复的就是水草的绿色,以及藻类的绿色。

对于其它颜色,鱼类也可以感觉到。而且它能分辨出的色素要比人的眼睛多得多。鱼类最感兴趣的是橙色或者红色,其次是蓝色,在雄鱼的婚姻色上我们可以找到论据,雄性马口鱼体侧的蓝色斑块以及海洋鱼类身上的伪装色彩均具有启发意义。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光源只是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总的电磁辐射的一小部分而已,称为“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实际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红色和橙色的波长较长,绿色、紫色和蓝色的波长较短。光线射入水中,强度会迅速降低,颜色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称为“衰减”。光的衰减同水体当中的悬浮颗粒和微生物是分不开的。水体的能见度越低、越浑浊,水位越深,光线的穿透力就越差

通常我们所用的饵料颜色,是我们依据人眼的分辨习惯而确定的,我们只考虑饵料的味型和状态,而不会去考虚鱼眼的分辨习惯。红色和橙色是淡水鱼较喜欢的色彩,否则鱼类的婚姻色就失去了意义。红色和橙色的饵料用在浅水钓鱼无可厚非,但用在较深的水体就完全降低了颜色方面的作用。

钓超过3米深的水底,红色的饵料由于波长的改变已经接近黑色,同水底的基色差不多,非常不利于鱼类发现饵团。橙色饵料在这方面要好一些,但也接近了深红色。最差的就是紫色和接近于檀色的饵料。而黄颜色的饵料在钓深水方面就有着显著优势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逗钓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钓鱼方法,一般通过饵团产生的动态效果刺激鱼儿开口。正常情况下,我们考虑的是气温、气压、水解含氧量以及鱼的饱食程度,却很少去考虑饵团的颜色。但实际上当我们钓鱼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饵料的颜色和钓鱼的水深,其次再去考虑其他。

尝试调配适用于不同水层深度的饵料颜色,而不是空气中可见的颜色,应当是商家目前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其实偏振光钓鱼眼镜的出现就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但无论如何商家考虑的还是人性化的一些东西而没有将之鱼性化。

雄鱼体侧的婚姻色上有一些鲜艳的色彩颇具激光辐射效果,这种色彩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变化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吸引雌性追逐,它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荧光材料原理差不多。但不知为何,荧光材料在垂钓这一领域却很难见到。目前已知的仅有竿、钩、线上有些应用。目前荧光材料用在溪钓钓具以及路亚上较多,但是却没有用在饵料中。

鱼眼中世界和我们不同,要从鱼的角度看饵料颜色

设想在我们钓行程的过程中,若是能有一款添加了生物荧光粉、在下行中不断变化色彩、始终给鱼清晰的视觉吸引力的饵料……想想都不禁有点兴奋啊!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