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19 阅读(25)

鱼类即使是生存在我们不了解的水中,但它永远是生物,那么它就有永远改变不了的生物习性,那什么是生物习性呢?就好比人,炎热的夏天就要喝点冰凉的来解渴,寒冷的冬天就要喝点热汤来取暖,身体不舒服就吃点清淡的小菜,身强体壮就需要更多的肉食来维持平衡!生物习性是不可逆的自然进化法则,与自然、季节、气候等所有自然条件有关系,不会是因为某种‘特殊“与”神奇“就会改变的。

那么,鱼类的生物习性都与什么有关系呢?我总结了以下这些条件:季节、温度、溶氧、水质、风力与风向、生存水深与地形地貌、活性、体质、食量、养成经历、多种鱼类共存关系等自然与人为因素,而这些也是我这些年无论去哪里,都要观察和分析的,所以我才会经常说“不要认为看漂一动,就提竿,那就算会钓鱼啊”以上的这些还不包括调钓策略,饵料的状态等。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希望钓友不要忘记,钓鱼这项运动是“渔猎”演变而来,原始点说,其使用的方法就是依靠“诱饵”来捕获,那么使用“诱饵”的基础是“你的猎物饿了”或者说“你的猎物想吃东西了”这个硬性条件来实施捕猎,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去了解你的“猎物”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能吃,与什么时候吃得多,什么时候吃的少等等,这也就是渔猎的基础,如果你非得等着“漂一动,就抬竿”有的时候就会像“熊在冬眠,你在下夹子”般的滑稽!钓鱼其实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它毕竟是生物,不是树上结的苹果,到日子准能摘到!

也许你现在会理解我说的话了,但是回头一看前面写的那些条件,会头疼!我还是多少能体会读者的心态的,文字太多了,看不下去,说实话,我写着也够累的!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徐徐渐进的来,虽然那些条件都是和钓鱼有关的,但有些是我们必须认知的,有些知道就好,但是大家必须要先搞清楚“温度”“活性”“食量”这三个关键词!因为对钓鱼来说,太重要了!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一、温度

鱼类是靠水里的温度来生长,每个鱼种都有适合的生长温度,拿常见的几种鱼来说吧,大个体的草鱼、青鱼在气温30度左右的时候开口最佳,鲤鱼在25-28度的时候最佳,鲫鱼最耐低温,几乎全年可钓,这就是最简单的鱼种温度区别。

请注意!我这里所讲的是“最佳”,而不是说低温的时候绝对钓不到,即使钓到也是极个别的环境与条件,那么也就是我在这里为什么强调“温度”而不突出说季节呢?那就是即使在季节合适的时候,昼夜温差过大,同样会有影响。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二、活性

“温度低了,或是有变化,鱼的活性就会低了或者有变化”这是永远不变的生物规律,“活性”是指鱼的活动状态,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鱼更喜欢运动或者说洄游寻找食物,活性高洄游到距离和速度就快!活性最低时,就像北方的冰钓,必须是人不停的打孔找鱼,找到鱼了就是一群,并且打孔的声音还不会惊跑鱼群,这个时候就是鱼活性最低时的状态,聚成一群在水底不动。

在夏季温度合适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不注意在岸边大声的说话,很多时候会惊跑鱼群的,但是温度合适鱼的活性高,一会没准儿还会回来的,可是在有些季节,一个错误的举动,很有可能惊跑鱼群,再也等不回来了。所以,但从鱼类的活性上,我们要注意很多!温度与活性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小崔解读:温度、活性、食量对垂钓的影响

三、食量

那最后的“食量”也是最关键的精髓,不要忘记,“渔猎”的概念是利用食物捕获!猎物吃的多少也是关键,必须的条件是:温度、活性都具备的基础上,鱼的食量才会高!(当然还有溶氧,以后的文章中再阐述)吃的“多和少”才是我们好钓和不好钓的关键,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温度和活性的判断来决定饵料的投喂量”。

这里以黑坑举例:夏天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公斤散饵,钓鲤鱼,可能大家都会有着差不多的钓获,如果是温度低时,还是这样的饵料投喂量,那很有可能这些人都钓不到了!我们再拿以“能吃”而闻名的草鱼为例:在温度与活性都合适时,一条草鱼每天都进食量,会是自身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温度低时几乎就不进食了!这其中是有一个过渡的量的。

所以:温度高 活性高=食量大,食量大,投喂量就要大!温度低,活性就低,鱼的食量就小,不论是打窝还是诱钓的量也要小!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