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季节钓鱼,天气越好鱼越难钓。我们几位钓友也谈过这问题,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觉得还是温度在起作用。由于我们居住在北京,只能以当地气象条件为依据。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头天晚上的气温低,第二天定是一个好天气;如果晚上气温较高,第二天可能就会出现阴冷。也同样感到天气不好人不舒服,可上鱼却不错,这是为什么?有鱼和水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水温的变化在导演这一切。
先说鱼。它是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升降。在变化的过程中鱼儿有两种表现,一是鱼的趋温性,哪里水温合适它就向哪里游。二是在水温突然发生变化时,鱼儿会调整体温,在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咬钩。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去看待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天气好,昼夜温差大,气温必定会影响水温,但水温的。变化不如气温变化明显,气温说变就变:刚才还暖洋洋的,一阵西北风吹个透心凉。水温的变化可没有那么快,但还是在变,人一时还感觉不到水温在变的时候,长期蜗居于水的鱼儿感到了,在这骤变的过程中,鱼儿不舒服,表现就是不进食。头天晚上气温低,鱼儿处在低水温条件下过得正常。当第二天天气变暖,水温在慢慢升高,鱼儿要调整体温,在这调整过程中,它不会好好进食,这就是天气好鱼倒不爱咬钩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鱼的趋温性。在早春或晚秋,草、鲢、鳙等鱼都不爱咬钩,只有底层的鲫、鲤还会咬钩。所在北京地区,这个时候在室外垂钓通常是以钓鲫为主,也能钓上鲤鱼来。鲤鲫都是底栖性的鱼,当水温正常时,它们一般都待在水底,所以在底层鱼的密度大,这时将钩下到水底,较易上鱼。如果天气变好,太阳出来,水面升温快,鱼儿会趋温上浮,离开水底,这时还将钩子下到水底,等于将钩下到无鱼区,难以收获。如果此时追着鱼下钩,采用钓浮的方法,效果也不会好,这是因为鱼儿还在调整体温,再者表层水温虽高一此 但达不到鱼儿适宜的温度,它也不会正常拿食,所以这时钩虽下到有鱼的水层,鱼儿仍不会咬钩。
那么早春和深秋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为什么上鱼倒好,这就是与上面说的情况相反,白天天气不好,水温不论白天和晚上,上下层的变化都不大,鱼儿不会上浮,水底鱼多易上钩。这些就是我们在春秋季节钓鱼的体会。
水温突变,鱼不爱咬钩,这是垂钓者能经常体会到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偶然会遇到这种事。许多年前我家养了一缸小鱼,时间长水脏了,当时也未作任何考虑,就将原来所有的水都倒掉,换上新水,结果冰凉的水,使小鱼都趴底不动了,鱼儿就像得了一场大病,经过很长时间才缓过来。
鱼儿怕新水,也就是因水温突变之故(也有水的其他质量的变化),鱼儿不适,要进行体温的调整,去适应新的水温,如果温差太大,且变化迅速,鱼儿经不起这样的刺激,就和鱼缸换水一样。有些不大的山塘小水库,因农业用水,或因下大雨,水的增减变换非常明显。我们在垂钓时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上当多了,也得到一些经验,就是新水很难钓到鱼。
因水温突然改变而钓不上鱼的例子很多,也以春秋为例,早上上鱼还不错,等到太阳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水面经太阳照射,水温自然也会提升,可这时上鱼倒不好了。这也是因为鱼儿趋温向上浮,水底无鱼,底钓效果当然不佳。
钓友中还有一个普遍应用的经验,就是选进水口为钓点这是因为鱼有顶水上游的习惯,再者流水会起到增氧的作用,所以进水口鱼多,钓友们往往作为首选的钓点。我们循着这个经验,但上了一次当:有一次我们占了这么一个进水口,久钓之后并无收获,原来放进来的是冰凉的深井水,鱼儿不仅不来,反而远离这股冷泉。
总之,水温的变化,就像魔术师在施展魔法一样,捉弄我们这些,搞清楚这些变化很难,但又很有吸引力,这恐怕也是钓趣之所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