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倒春寒的影响,这几天气温降得特别历害,气温是降得很快,水温也在变,只不过有的水体变得快,有的水体变得慢而已。
是哪些因素影响水温变化的速度呢?
一、温差,冬季到了凌晨,气温下降到最低点,气温与水温的温差,决定水温变化的快慢。
二、风的影响,风将加速水体与空气温度的交换,风吹水流,可以将上下层的水体混合,让热量尽快的散失在空气中,在背风的地方,水温下降得慢,而在迎风和当风的地段,水温下降得快,风力的大小决定着热量交换的快慢,有的水体大风大浪,几天就可将热量交换过来,让水温接近气温。 特别是在下午气温上升到最高点,气温高过水温, 这个时候鱼就开口了。
三、水体的厚度和大小,如果水面太大,水深度太深,水体的温度能量是很大,其降温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这种降温过程中鱼的口较轻、较少,但也有可以利用的因素在里面,在天气晴朗之后,气温上升非常快,水的温度与气温接近时,鱼就开始猛口,这个时候水的温度比其它水域温度高,鱼的活性也高,开口幅度也大些。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缓慢变温的过程。而浅水型水库,水温下降得非常快,可以在几个夜晚的下降就达到和接近平均气温。
四、流动水体:河流,有较大水流注入的水库都是这个范围。流动水体的热量交换最快,水在流动过程中的不稳定,导致高温水体上升到表面与气体交换后再下降,这个过程可以比较快的降下水温,可以很快的将水温下降到气温附近。所以流水上的鱼的适应能力要强一些,开口要早一些。
五、向阳的地方水温高,而背阳面的水温较低。
六、地热的影响,我曾去过的一个水库,其下面有个泉眼,水温变化较少,这种水库冬天的口都比较好。气温影响不大。
除了以上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气压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密度也升高,气压也随着上升,现已经上升到1000 hpa左右,高气压也会向水中溶入较多的氧气,所以这个季节也不要去着重考虑大气压对溶氧量的影响了。水中的溶氧量已经比较充足(除非气温很低,而水温很高,温差超过十五度),鱼感觉不是很缺氧了,这就是冬季鱼不缺氧上浮的原因。当然这个定律还是存在,水温接近气温的时候,较高的气压在水中的溶氧量要高些,鱼的活性也要高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