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子线的长与短以及优缺点分析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21 阅读(154)

总有人问“子线长好还是短好”,甚至更具体地问子线“到底拴多长好”。这些朋友应该说多是些初学者,对钓组理解得还不是十分清楚。那么,子线的长与短到底有什么样的说道呢?

钓鱼活动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子线越短,浮标反应越迅速、动作幅度越大,但空竿率较高;子线越长,浮标反映的动作越小,但空竿率也相应减少。有人说前者灵敏,后者迟钝。当然,这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是什么,从而利用它应对不同的鱼情。

钓鱼子线的长与短以及优缺点分析

首先,有一个现象必须搞清楚——当我们抛竿后,首先是铅坠入水,而后铅坠带动整个钓组入水,当浮标的上浮力平衡了铅坠的下拉力、使二者平衡后,主线垂直于水底拉直——我称之为“第一降速”。这时的钩饵失去了铅坠的下拉力,演变成自由落体,它的下降速度受鱼饵比重、饵团大小影响很大,下降速度远低于铅坠带动线组时的降速,我称之为“第二降速”。

至此,我们先做个小结:第一降速和第二降速不同,第二降速远低于第一降速。第二降速取决于水的阻力和鱼钩、鱼饵的重量、大小,那么子线越长,钩饵到达水底钓层的时间就相对越长;子线越短,钩饵到达水底钓层的时间相对越短。

掌握这个规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以下“本质”:

1.当钓组处于第一降速阶段,鱼是追逐钩饵抢食,但很难将饵吞到嘴里,因为饵团没有完全膨胀、脱落;当第二降速开始时,鱼饵有充分的时间吸水膨胀、脱落,残留在鱼钩上的饵很容易被鱼吃进嘴里。

2.当钓组处于第二降速阶段,短子线下降时间较短,鱼没有充分时间吃饵,所以反应为抢口,其结果是浮标有漂亮的信号,但提竿中鱼率低。长子线相对短子线下降的时间长,鱼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吃饵;由于长子线弯曲程度比短子线大,鱼吃饵时,浮标反映出的信号不如短子线的信号漂亮,但中鱼率要高。

3.当第一降速结束、第二降速开始时,鱼饵已经吸足水,开始膨胀、脱落(搓饵比较明显),短子线水底雾化区范围要比长子线雾化范围小,所以有“长子线诱鱼”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短子线的优点是:到达钓层快,灵敏度高,弯曲程度小,有效避开了上层鱼捣乱;缺点是其抗拉力相对长子线要小,而且反映到浮标上的虚假信号多。

长子线的优点是:增加了鱼饵的摆幅,摆动的时间相对较长,诱鱼效果优于短子线,中鱼率也较高;缺点是子线弯曲程度大,鱼吃口不明显。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短子线更适合于钓密度大、警惕性低、对钓组灵敏度要求较高的鱼情,例如:速钓、鱼小、钓半水、信号弱、水肥(能见度低)、走水、饵料较轻的鱼情。长子线则常用于鱼大、鱼口慢(鱼少)、鱼滑、搓饵钓底、鱼饵比重大的情况。

现在你该知道:子线的长短是根据鱼情来决定的。那么,多长的子线合适?我认为“只要有信号,中鱼率达到80%”,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子线长度。当然,这些都要在实钓中不断地调整、修正,直至确定。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