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21 阅读(21)

本期钓鱼技巧,为大家讲解一些有办法缓解的,能够有效解决的“没口”方面的问题。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有的鱼泡下面其实不是鱼!如何区分鱼星、鱼筋、鱼泡和地气?

有没有口,口好不好,往往和水底是否有鱼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鱼少,或者所在区域没有鱼,口自然不会很好。

如何判断是否有鱼,一个土方法是看鱼泡,或者鱼的粪便等等。在此我们介绍看鱼泡的方法给大家。

鱼泡,往往是判断水底是否有鱼的一个关键。有鱼泡的区域,确实钓到鱼的几率会大一些。

但是观察鱼泡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往往在黑坑里钓高密度的养殖鱼,养殖鱼集群进窝抢食,才可能会出现高密度的鱼泡。野外的鱼泡,则往往相对较少一些,不那么容易发现。

许多时候,有的钓友看到有气泡,就搬去该钓点垂钓。但是往往发现鱼口一般,甚至有泡没口,或者说有筋没口。

这可能是说把鱼泡和地气搞混了。常规温度稍微偏高的季节,水低的淤泥伴随着腐殖质,往往会发酵、产生一些硫化氢气体。这在黑坑和野外都比较常见。这种气泡有时很像是鱼泡,钓友很容易搞混。

而鱼泡的形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大泡、小泡、单个的泡、呈串的泡和一大片浮起来的泡。比如鲫鱼的底泡往往是单个浮起来的。鲤鱼则是相对比较粘稠的大泡泡。鲢鱼一般容易是一片浮起来的泡泡。

地气,有时也很像是鱼泡。区分方法很简单:

(1)看持续时间,由于鱼泡带有一定的鱼的粘液,往往会在水面延迟一会才破裂。而地气破裂的比较快。

(2)鱼泡的数量往往不会很多,不会咕咚咕咚的一直冒泡,而地气往往会冒出一大串,时间较长。

(3)鱼泡伴随着鱼的移动,不会在一个位置不动。而地气由于是水低冒出,所以不会移动,只会从一个地方持续冒出。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窝里有鱼,吃口不好,可能需要找鱼、逗鱼

一般窝子里没鱼,往往浮漂是纹丝不动的。但是如果有泡、有筋,没口,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先兆,比如提竿时,感觉到一些阻力,或者挂到鱼鳞,这可能是鱼在窝子里徘徊,或者起浮不在水底的表现。在此我们介绍几个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

(1)水下地势复杂,鱼找不到饵

这种情况在水库、河流、鱼塘里都比较常见。比如水库的水低,沟壑纵横,有坎有尖,也有石缝、断层。甚至是杂乱分布的水草、一层层落叶铺叠的落叶层。这时,鱼钩如果落入一些石缝或水草缝隙里,鱼可能发现饵料了,但是很难吃到饵。比如黑坑,锅底坑,水的近处比较浅,远处较深,可能鱼在更远的地方扎堆聚群,打在近处,或者够着钓,水线打的太直,都有可能出现没口,或者哆嗦口的问题。

解决方法:水库野钓,长期钓鱼,建议遇到水草多的地方,可以用三角矛钩将水草整理一下,短期就换地方。黑坑遇到这类情况,伸长胳膊够着钓,或者抽窝将鱼往近处诱。

(2)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鱼觅食不积极

水温高,吃口不好,不积极,多发生在夏季,鱼生活在水中,温度过高,咬口不积极。此时建议等待黄昏或者傍晚再去垂钓,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出钓。

水温低,没口,口轻,多发生在春冬季节。可先检查是否饵料方面的问题,如果饵料味型太淡,可以酌情换用更腥一些的饵料。

解决方法:这里介绍一些传统钓中的逗钓技巧。也就是逗鱼。在鱼口不积极时,需要我们人为的逗鱼,最主要的操作就是将饵料提起,再放下,人为模仿饵料的下落和活动。

这是一种模仿活饵的方式,可以激起鱼的捕食欲望,达到刺激鱼咬钩的效果。

很多时候,稍微一挑逗,原本没有发现鱼饵,行动缓慢、觅食不佳的鱼,会一下子有口。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鱼的活性大,密度高,逗鱼动作可以大一些,鱼线向上或者向左右横移的幅度可以大一些。鱼的活性底,密度低,逗鱼的手法则需要轻柔一些,避免惊扰到鱼,把鱼吓跑。

(3)过了觅食的最佳时间段,鱼儿刚吃饱

钓鱼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比如夏季钓早晚,冬季钓午间。野钓时,如果去的时间段不对,过了鱼的觅食时间段,鱼群已经洄游完毕,到水深处去了,不在岸边,那么窝子里虽然有口,但很可能是零星的一两个鱼,往往鱼口就差一些。

解决方法:建议选择适当的时间段去钓鱼。如果因时间段不合适,鱼儿不开口,鱼群已经远离岸边,那么此时,建议可以换成长竿试一试,很多时候有惊喜。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鱼口不好,多是窝子没打好!如何打窝?

很多时候,鱼口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窝子没打好。以下我们介绍几个常见的打窝影响到鱼口方面的问题。

(1)窝子打的太多,反而没口了!

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有时大家都想着,我打了窝,发了窝子,就能把鱼诱过来,殊不知,打窝也是有剂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窝钓鱼。

野钓,大水面,准备钓一个月以上,确实是需要大量的玉米、糠饼砸窝子的,需自带大盆,抛窝勺。

但这类作钓方式,常见于库钓,是非常罕见的,作钓周期较长的打窝方法,一般打下去窝子,发窝时间也得一周左右。这是钓鱼得打窝的说法的来源,因为这种大型的库钓,水面太大,不这样做,很难诱到鱼群。

但是常规钓鱼,我们如果是在城市周边的人工水域钓鱼,由于这些地方平时也常有人来钓,打窝量太多,鱼容易吃饱,导致没口。特别是你只钓半天一天,并不适合打大量窝子。

解决方法:建议常规钓鱼,野钓钓半天左右,可以选择抽窝的方式,比如铅坠带散炮、捏大饵,多加酒米、手窝一体。开始钓鱼前,精确的在窝子里抽几竿,然后慢慢续窝子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比较节省窝料,也可以避免打窝导致的鱼吃饱、不吃饵的现象发生。

(2)窝子打远了、打偏了,被水流冲走了,怎么办?

很多时候,钓友可能发现,窝子里有鱼,但是没口,可是往前够着钓,或者往左右打一点,就有口了。

这可能是窝子打远了,或者打偏了, 甚至随着时间流逝,水下水流冲刷所致。由此可见打窝对鱼口有很大的影响。建议钓鱼抽窝,特别是打散炮、捏散饵,避免打的太远,或者打偏。

解决方法:

首先说,打窝建议是多练习,从捏大饵抛竿抽窝开始练习。其次是练习手抛。多练习即可避免打远打偏。

这里说一个补救的方法,比如说抽窝时,打的太远,或者打偏,可以依靠手法,将鱼线往回带一些,往窝子里带一带,即可有效补救。

再说一个应对水流的打窝方法,一方面,建议是用大比重的窝料,多加水醒置,减少窝料的漂浮和被水流冲走。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逆着水流的方式,刻意主动将窝子打偏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水流会不断地带动窝料往鱼竿正前方走,可以避免窝子越漂越远。

(3)一到钓点,不适合马上就打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常去的钓点,往往都有人钓鱼,可能你打窝的地方,别人早上或者中午已经打过一次窝子,窝子里本身已经聚集了一些鱼。

因此可以先开好饵料,挂饵尝试,先把守窝鱼钓走。等到真正没口时,再进行打窝。

此外,也不建议一开始就打窝,而是要先试试鱼口、水底是否挂钩、是否有人打过窝子,防止接了一个死窝子、腥窝子等。让自己有更多缓冲的余地,如果一开始就打窝,当发现这个钓位不适合钓鱼、鱼口较少时,由于已经打下去很多窝料,有时钓友们就很难再舍得换位置了。

(4)鱼口谨慎,可能是鱼没有聚群

除了窝子打得太多外,在天气、鱼情较好,周围都上鱼的情况下,你的窝子里鱼口较少,可能就真是窝子打的太少,没有把鱼聚集起来的原因了。

此时建议继续抽窝,直到鱼群聚集在窝子里。

重点:聚群的鱼,往往口比较多,单个的鱼,往往吃口较为谨慎。钓鱼需要打窝,但是要酌情,根据不同的前提,决定打窝的量和打窝的方式。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饵料直接决定鱼口的好坏,如何根据鱼口去调整饵料?

饵料往往是决定鱼口强弱的关键。有时窝子里有鱼,但总不吃饵,可能问题就出在饵料上。以下为大家列举三种常见的窝子里有鱼,但不吃饵的原因。

(1)手食和窝子的成分、味型差别太大导致没口

手食和窝子的成分、味型差别太大,常常会导致没口、口不好的现象发生。

常说手窝一体,说的是手食和窝子的成分要相近或者相同。比如你用什么饵料钓鱼,那么打窝时,建议是窝料里掺杂配入一些这种饵料,这样可以令窝子和饵料保持相同的味型。

原则上:钓鱼时,建议是饵料要比窝料的成分更细致一些,更加的有营养一些,比如窝子可能比较素,偏谷物。那么饵料里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腥香成分,让饵料相对窝子,更加的具有诱惑力。

(2)鱼只吃窝子不吃手食,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如果窝子比饵料好吃,比饵料更有料,那么往往就会发生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往往,如果饵料味型太强,太浓,鱼不喜欢,就容易造成鱼只吃窝料,在窝子里徘徊,不吃饵料的情况发生。此时建议加一些谷物类的饵料,冲淡一下手食的味型。或者直接在手食里加入窝料,甚至直接使用窝料去钓鱼。往往会解决问题。

(3)不同时节要根据鱼口的强弱去配饵

常说夏淡冬浓。说的是饵料配置的一些原则,夏季要清淡一些,秋冬要多用腥。在夏季时,如果发现窝子里有口,口乱的情况发生,那么就需要酌情的降低饵料的味型,多用一些清淡的饵料,避免口乱的现象发生,因为口乱容易干扰漂像,导致钓友无法捕捉有效的鱼口。

冬季时,如果感觉鱼口较弱,可能就需要多加腥,让饵料更加具有吸引力一些,必要时配合逗鱼,去吸引鱼的注意。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鱼口不好,往往换个小点的鱼钩就可能解决问题

(1)鱼钩大小影响鱼口

鱼钩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渔获。是影响鱼口非常直接的一个因素。简单说:钓多大的鱼,用多大的钩。

比如钓鲫鱼时,往往有经验的一些钓手,喜欢用小号的袖钩, 钓鲤鱼时,虽然常规用大钩,但面对口弱、口轻,比较狡猾的鲤鱼,也可以使用稍微小一号的鱼钩,效果往往就会完全不同。

(2)线组粗细影响鱼口

鱼钩以外,线组也是如此,钓鱼时,渔具、钩饵是一个整体。往往,缩小和放大线组,会对整个钓组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钓小鲫鱼,用1.2号的主线和0.8号的子线,和用0.6号的主线,0.4号的子线,会发现鱼口有很大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小钩细线,能够看到的动作会更多一些,有利于抓口。

但鱼线过细,钓稍大的鱼,使用频率较高,更容易损伤。因此建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决定钓鱼所需要的线号。

建议,在口轻,看不到口时,可以尝试用小一号的鱼钩和更细的线组去垂钓。

(3)浮漂吃铅影响鱼口

有时往往口小,是由于浮漂的吃铅过大,或者漂尾过粗导致。在钓生口快鱼时,漂尾粗更有利于看到鱼口,较大的吃铅可以让钓友发现有力的顿口。但遇到滑口鱼,或者垂钓小型鲫鱼,就需要换小号的浮漂,用细线和小漂去钓鱼。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明明窝里有鱼,却不爱吃饵?掌握这些要点

窝子里有鱼,不吃,往往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文中提到的,鱼情、打窝量、饵料、线组等等。更有可能和一些比较不常见的因素有关,比如鱼病、肠炎等等。肉眼可见的,鱼会拖着一些粪便,或者水面会有一些粘稠物质。在水质不好的地方,鱼可能就会患病。养殖场里解决办法就是喂鱼吃一些蒜味颗粒。钓鱼时,往往可以选择不下竿,或者选择使用蒜味颗粒。总的来说,通过合适的钓鱼技巧,往往能够增加钓获的几率。本文中提到各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这方面困惑的钓友们。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