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不少钓友永远都是“钓死鱼”,在同一个地方守到死、钓饵也只会用那几种不会想着去变更,就更不用说换钓具、钓组之类的。而钓鱼高手就是高在能够灵活变通,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钓法去钓,这样往往不会有很好的收获。下面就是本人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及时改变塘口
及时改变塘口,这在野钓小沟小塘最为适用。野钓的小沟小塘,面积小,捕捞极方便,甚至竭泽而渔,更有不法之徒电打投毒,变数极大。昨日有鱼钓,今日有人去捕捞,你明天去垂钓,即使从早守到黑,也无鱼可钓。这种情况常发生。
钓鱼高手,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到达目的地,总是先看再试,看什么?看水色,看走星,看沟塘所处环境,光看还不行,还要试,一排窝子撒上诱饵,巡上两遍,无鱼问钩,拎竿走人,另选塘口。塘口无鱼,何来鱼钓?选择一个好塘口,这是垂钓高手应变的第一招,他们明白:锅里有,碗里才可能有。找准了好塘口才能多获鱼。
二、及时改变钓点
选中了塘口,也不能保证多获鱼,还要选准钓点。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技。可见这钓点的选择是多么重要了,窝点的选择是一门学问,我在垂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两个窝点相距半尺,钓获却大相径庭。钓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我选钓点,一般从五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有水草的地方;
二是入水口或出水口
三是靠近塘边和水沟边;
四是根据风力、风向;
五是随水温变化而变化。
但也不能墨守成规;比如春钓滩吧,初春时选滩垂钓,特别寒流刚过,选滩就很难钓上鱼来,远不如选择较深的钓点。再如钓草,有年春天,我去南京郊区马群垂钓,那是条草沟,我去迟了点,沟中有草地段,全被捷足先登的钓鱼迷们占去了,只有沟头一片明水无人伸竿,我在光水面做了两个窝点,怪事发生了,那些在草丛中的钓鱼迷们却没鱼咬钩,而我那光水面却不断上鱼。事后经人指点,我才明白,那条水沟铺满了水草,密不透风,草的光合作用是在阳光下进行,夜间草吸氧而放出二氧化碳,草丛也须两面看。钓谚不是也说吗,“下雨莫钓草,钓草钓不到。”初学垂钓的朋友,常死守一两个窝点,这在养鱼池中关系不算太大,要是在野钓中,常要吃大亏的。
我在野沟野塘垂钓,常用“广种优选”之法,“广种”比较好懂,就是多撒一些窝点。“优选”还须多唠叨两句:常去野钓,我发现一个规律,凡上鱼的窝点,常无鱼。一次野钓,仅靠三四个窝点的钓获。那上鱼的窝点,我称之为“优窝”,不上鱼的窝点,我称之为“瞎窝”。“广种”之后,凡“优窝”,便重点保护,总之,凡“瞎窝”弃之。一天野钓,只要有七八个“优窝”,你的收获就会让人另眼相看了。
这种做窝方法也可在养鱼塘中使用。只要塘边垂钓者不多,不妨多做几个窝点,然后优选一两个。今年春天,我和几位钓友去养鱼塘里钓鱼,用此法优选了一个窝点,从上午10时开竿,钓到下午3时收竿,我一气钓中108尾鲫鱼。同去的几位钓友,他们用的是目前大家称之为最先进的悬坠钓法,竟然远不及这用传统手竿钓得多。
三、及时改变钓层
鱼在水中活动,不同的鱼类都有相对固定的泳层。比如鲫、鲤、鲶等,喜在水底觅食;鲢、鳙、鳊等,喜在中层;而翘嘴鲌、鯵鲦鱼等,喜在水上层。但是,鱼的泳层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天气燥热,水中含氧量减少,即使底层鱼也会冒出水面喘气;天寒地冻,水上层的翘嘴鲌、鯵鲦鱼也会躲到水里去取暖了;受了惊吓的鲢、鳙会跃出水面;而鲫、鲤则往泥淖中藏身;水底有食物,连翘嘴鲌也会潜入水底去争食,水面浮着青菜叶儿,那些鳊鱼、草鱼也会浮到水面来享受美餐……垂钓时,应审时度势,及时改变钓层。
记得有次野钓,出钓前下了半小时大雨,赶到塘口撒上窝子,一个小时钓上三尾鲫鱼,却都是半水截钩的。我想,这鱼都在半水中,把底钓改为浮钓,效果极佳。同去的小仇见我浮钓得手,问我原因,我说,可能是那半小时大雨捣的鬼,水的中上层水温低的原因。钓到中午,浮钓不再上鱼,我再改为底层垂钓,底钓效果太好,小仇又来问我原因,我说,水的中上层水温经过几个小时曝晒,水温高了,鱼又回到底层去了。假如我不及时改变钓层,钓获可能要减少一半。
四、及时改变钓饵
饵料对不对路数也是决定钓获多少的重要因素。我觉得在运用饵料上,须从下面几点考虑:
1.饵随鱼变。鱼与其它动物相似,也分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的。乌贼、鲶鱼之类属肉食性鱼类;鲢鱼、草鱼属素食性鱼类;鲤鱼、鲫鱼属杂食性鱼类。窝中进的是鲢,用蚯蚓去钓,它自然不咬钩,尽管草鲩是植食性的,你用面饵去搏,效果肯定不佳,如改用苇心、青草去逗引,效果就不同了。因此,用饵须随鱼而变,用对了路数,收获自然就大。
2.饵随塘变。特别是养鱼塘,塘主养鱼多为固定的饲料,因此,塘里的鱼,已形成了进食习惯,只有弄清了塘里鱼儿进食习惯,有针对性地下饵,才能多获鱼。有年秋天我去市郊一口养鱼池中垂钓,塘里鱼儿密集,我却钓获不多,后来,塘主告诉我,它用浸泡的小麦喂鱼,我该用小麦做窝,也用麦粒钓饵,这时,上鱼的速度明显加快。有次野钓,我下竿的那塘边有几棵桑树,紫色桑椹挂满了枝头,我用桑椹去钓,结果收获满护。可见,塘口不同,用饵也应该改变才好。
3.饵随时变。特别是季节变化,对鱼类进食影响较大,一些杂食性鱼类,经过一个冬天的煎熬,加之春天又是鱼类繁殖期,需补充大量的营养,这时它偏吃荤食;到了夏天,它们的口味有了变化,偏重素食;一入秋季,它们须储存营养越冬,又开始食荤食。如果垂钓者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获鱼机会自然增多。无怪有人说,“饵随时变,钓获无限。”
4.饵随地变。这里说的“地”指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北方白雪皑皑,南方却绿草茵茵。一般来说,北方的鱼以吃粗粮为主,如玉米、谷粟之类的,南方的鱼以食细粮为主,如米、面之类的。因此,北方的鱼口味偏重,喜浓香;而南方的鱼口味偏淡,喜清香。随着地域的变化饵料也应有相应变化才好。
五、及时改变钓组
我有两个实例:一是去年春天,我和赵老师在一口养鱼池垂钓。塘主小丁说,池中鱼是混养的,鲫鱼在250克以上,青鱼最小的也有2500克。我怕断线跑鱼,用了一组粗线大钩。赵老师上鱼不断,我却收获甚微,一个上午,他钓10尾大鲫,我只收获两尾。下午,我该用细线小钩垂钓,钓获渐佳,一天下来,我的钓获没赵老师多,这是不用说的了。但如果我下午不及时更换钓组,那就更惨了。
第二个实例是去年秋天野钓,主攻鲫鱼,用的是小钩细线,钓获不错。后来,有个窝点鱼星一片,而且窝点周围的水草晃动,这是鲤鱼进入钓点的信号,而且是大个子。我见此情况急忙换上备用的粗线大钩,果然一条约千克重的大鲤被我硬拖上岸来。试想,若不是及时更换钓组,这么大的鲤鱼是很难在草沟中钓上来的。
应变能力的调整决定钓获的多少。垂钓高手,大多高在应“变”上。有句名言说,世上绝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此话在理,你见过两个毫无差别一模一样的沟塘吗?一年365天,其中有两天是完全一样吗?即使一个塘口,今天和明天的区别就很大,即使一天,早中晚也不相同,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要想多获鱼,钓手应在应变能力上下功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