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法的适应广泛,装备开支少,携带方便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大部分垂钓者的青睐。但从多年与众多传统钓者的接触中发现,在其技法上多善于钓底,对其中的钓浮(钓离底)技术掌握不好,甚至有的钓友对鱼群离底变层束手无策。如何用传统钓组玩好钓浮,在此与喜爱传统钓的钓友交流一下,以期共同提高。
一、鱼类活动规律及作钓影响
鱼类的活动、觅食泳层主要由其遗传基因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们也会因外界影响而改变泳层。例如:鲫鱼、鲤鱼属于底层觅食鱼类,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能够在水体的中上层遇到它们。这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1)鱼的趋温性
冬季里如果连续几天天气晴好无风,或刮东南风、南风、西南风导致气温较快上升,水体的表层温度上升较快,鱼群会起头晒太阳取暖。如在有水草的水域时常能听到有鲫鱼“咂嘴”声或水面能看到鱼花。
2)水体缺氧
高温无风或水肥或雷阵雨前,水体缺氧,鱼类呼吸困难感觉憋闷,会浮上水体浅层吸氧觅食。
3)水面凉爽舒服
在夏天高温时水体温度高,这时如刮起3级以上的北或西北风,水面气温快速下降,此时,水面凉爽氧气充足而水体底部高温缺氧,鲫鱼、鲤鱼会从底层浮到水体浅层嬉戏或觅食。
4)水下有危险
由于在野外水域中危害鱼类的因素较多,如:蛇类、鳝类、蟹类,虾类等与鱼争夺饵料,逼迫鱼类起头躲避到水体上层觅食。
5)趋食性
人为的连续抛饵喂食、或大风将岸边的草籽、树上落下的果实、淘米洗菜的漂浮物常会引诱鱼群上浮抢食,此时我们在水面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当发现底钓长时间无口及身处以上环境时,就要及时考虑到鱼群起头的可能性,从而改变方法做到以变应变,不要等半天无鱼吃钩也不知原委而死守钓底。去年11月底的一个星期天,笔者在一野外小河中垂钓,上午10点过后气温升高,听到有不少的鲫鱼在水草边“咂嘴”,于是及时改用钓浮(包括钓定层和钓穿层)后收获可观,而坚持底钓的和由于钓组问题不能钓浮的,大多数都不理想,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有一种现象:我们不少玩传统钓的朋友为了图省事,在渔具店购买钓组配件时顺便让老板帮配上了坠子,这种坠子大都是圆型中有一道槽沟,配制时往线上一夹一压即可,或以太空豆固定的铅坠,虽然这些坠子装配方便快捷,但缺点是不便于移动或增减配重,而大部分的钓友习惯以浮漂的重量配铅坠,遇到这种死坠就困难了,还要带小刀或小剪子才行,操作不慎还可能伤线。笔者长期使用砸扁的薄保险丝做坠,需要增减或移动时用指甲就可操作。
在野外垂钓时,有几次笔者发现鲫鱼起头变泳层了就及时提醒钓友改用钓浮(钓离底),但由于不少人的坠子是死坠无法调整,最终错失良机,有时只好借钓组给他们使用。由于我们在玩传统钓时多使用蚯蚓或红虫,钓饵较轻,在钓浮时的浮漂调漂上,笔者习惯用带饵半水调一粒或一目半钓1-2粒(具体看饵料对浮漂的作用程度即钓组的大小或饵料的比重),保持钩饵离底情况下有视目漂可观察即可)。
调漂的方法是:装饵后略多卷一点坠子抛入水中,如浮漂全部没入水中说明坠子重了,逐步减少坠子的重量,直至浮漂露出1-2粒即可,也可根据个人观漂习惯决定钓目,但如果水面浮漂粒数留的多浮力增加,鱼拉黑漂时用力就要加大,笔者一般根据当天鱼的吃口轻重来决定留的粒数,吃口重多留吃口轻少留,为了便于交流,下面我将“钓浮”与“浮钓”的技法分开介绍
二、钓浮”与“浮钓”的技法介绍
1)钓浮术(钓定层)
当你发现底层长时间无口或确认鱼群已经离底变层时,要及时从钓组上进行改变。在钓“离底定层”时只要对钓底钓组的平衡关系略微调整即可,即适当减轻铅坠配重,钩饵即可离底垂钓,至于调几目钓几目,这要根据鱼情和饵料比重决定。
虽然对钓组进行了对应的调整,但这时我们并不能马上知道鱼群上浮的高度,这时候就要通过逐步在不同水深试钓来寻找鱼群,当发现鱼群的高度并较稳定后,才可以采用钓定层的方法。钓定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常讲的钓“戳茬”钓法。
钓定层与钓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的是两者垂钓的深度不同,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及灵敏度不同。相同的都是钓钩饵运动后的静止,即:钩饵在运动的过程中一般没有鱼讯语言仅有浮漂的自身语言,即浮漂在水面向前行走、下降直至到最后一粒浮漂定位,一般不会有鱼吃钩动静,只有钩饵到位后如果有鱼觅食才会有鱼讯语言。
钓定层与钓底都可以有调目和钓目,可以根据鱼吃口的轻重或饵料的轻重设定目数。由于钓定层属于钓离底的范畴,其灵敏度很高,鱼进窝后通过浮漂都可以观察到动静,所以,在提竿时机的把握上宁迟勿早,如钓的是两粒,要等有明显的顿口或拉下两目了再提竿,浮漂在晃动或轻微的下阴时最好不要提竿。
钓定层可以使用蚯蚓也可以使用商品饵料,在使用商品饵料时,饵料的状态要与鱼的密度相适应,最好用搓饵,以保证饵料到定层后再雾化,有利于稳定鱼群高度。鱼的密度大饵料的消耗量就大,饵料要略散增加雾化以保证窝子效果,密度小的略粘延长雾化时间等鱼进窝,控制好雾化程度才能保证出好效果。如果用拉饵而雾化程度又很高时,会把鱼群引乱假讯号频出增加上鱼难度。钓定层时,在用竿的长度方面与钓底没有什么区别,根据需要选择。
2)浮钓术(钓穿层)
当你通过试钓发现,鱼群同样是离底觅食,但鱼群的高度不稳定鱼层较厚,也就是说,从水体的浅层到中下层都有鱼在活动觅食且食欲很强时,这时候就应该放弃钓定层而应使用钓穿层的方法。
我们在钓底或钓定层的时候一般使用三、五、七星浮漂就可以了,但想钓穿层时再使用上面的钓组效果就不理想了,要重新制作一副专钓穿层的钓组。制作一副多粒(10—15粒)、细小(用鸡毛或鸭毛梗剪半公分左右穿制)钓组,由于浮漂的粒数多而细配重轻,钓组细小灵敏钩饵在下降的时候速度会很慢,从第一粒浮漂入水到最后一粒浮漂到位,其行程长能捕捉到的鱼讯机会更多。
其实,此时也就相当于台钓用长尾立漂钓行程的效果了。由于10—15粒浮漂钩饵的下降速度慢行程长,中上层鱼类(含离底变层的底层鱼类)很容易追上钩饵,在浮漂下降的过程中,鱼吃钩都能及时发现。如果将各粒浮漂之间的距离再拉大(2公分左右),其下降的速度会更慢行程更长搜索的范围会更广。
以前笔者在家乡时,夏季喜欢在大河的养鱼网箱边垂钓,由于多次发现野生鳊鱼较多就专门制作了一副用于钓穿层的钓组,几乎每次都能钓到鳊鱼,有时候鲫鱼、鲤鱼起头觅食也能擒获,而只能钓底的钓友从没看到钓获过,后经我介绍改变配置,上鱼的概率也大大提高。需要提醒钓友注意的是,由于此钓组下降缓慢,当浅层或中上层有大量的小杂鱼闹窝时,不能使用此钓法,否则,你将面临很大的烦恼。
虽然钓定层与钓穿层都属于钓离底的范畴,但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浮漂的调钓方面就有着不同。钓穿层时,在浮漂的调整上只有调目无法确定钓目,因为鱼群起头的高度是不固定的,钩饵在下降的过程中,在钩饵的运动轨迹上,浮漂表现为:从第一粒浮漂开始入水到最后一粒浮漂定位,其间都可能有鱼讯,可能是在浮漂入水的第一粒或第二粒,也可能在第5粒或第6粒上反映,所以,随时或在任何的一点上鱼都可能吃钩,所以不能人为确定钓目多少,否则就不是“钓穿层”而是“钓定层”了。
其次,从钩饵的运动状态方面讲,钓定层一般是钓静止后的动态,或叫运动后的运动。就是钩饵到达设定的钓目后如果有鱼吃钩才有动态。浮漂反映的多是自身语言少有鱼讯语言,只有钩饵到位然后才有浮漂动作或称浮漂的鱼讯语言。
而在钓穿层时钓的是运动中的动态,即:整个过程中浮漂的自身运动语言随时可能被鱼讯语言打破,就是说从钩饵入水、浮漂逐粒下降到达调目的全过程,鱼都可能随时咬钩,其漂相通常比底钓或钓定层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 www.liusongsong.com
有时漂一到达水面就平躺不向前走或不下沉,这是由于有鱼在中途接钩,还有浮漂在运动中停顿、加速下沉,不沉反升、突然的下沉或斜拉等等,当发现以上漂相时就要及时提竿,以免错失良机。
钓穿层最好使用商品饵料,同时要讲究饵料的状态与鱼情的适应性。由于这时鱼群泳层较厚,自上至中上层都有鱼,为了留住鱼,使用的饵料要有很好的雾化效果,使用的饵料比重要轻但不能太散(投竿容易掉),努力使自上而中成一个立体的窝子诱鱼,但由于受长竿短线的局限,投竿收竿的时间不能和台钓相比,很难通过打频率增加效果,除非环境允许或使用齐竿钓组可以有限提高速度,这一点希望钓友面对实际,毕竟比钓速不是传统钓的强项。
在每一次的钩饵下降到调目的过程后,如果仍没有鱼吃钩要及时提竿上饵,为了保证相对快的频率维持窝子的效果,应使用拉饵,当然,由于传统钓多是站着进行垂钓,不方便像台钓那样坐着用拉饵盘,但可以左手拿饵团,右手持竿及指头夹住钩线,采用“刮墙皮”的方法上饵,即:钩尖对着左手后将左手的饵团往钩上挂拉,同样能拉出台钓的拉饵效果。当然,这一点要多练习,熟才能生巧才能快。
另外,由于钓浮和浮钓都是钓离底,其稳定性很差,风力、水流都会造成钓饵移位影响垂钓效果,故建议不宜在活动的水体中垂钓。
三、注意事项
1)在明水中垂钓,当鱼的泳层较浅时要注意隐蔽,竿影人影不要映入水中。尽量少走动或走动要轻,以免影响鱼群稳定。
2)草窝中只适应钓浮(钓定层)不适应钓穿层,因为钓穿层行程较长需要的垂钓面积相对要大。
3)由于在草窝中水草对鱼的视线有影响,应用细活的蚯蚓和有倒刺的钩,因无倒刺的钩装蚯蚓容易掉,钩尖前要留一段蚯蚓在水中蠕动引鱼,蚯蚓蠕动在水里会产生震动波,有利于鱼快速发现目标。
4)底钓、钓离底应灵活掌握:我们每次出钓前对鱼的泳层高低不能预知的,只有到达钓场通过观察甚至试钓才能确定,即使在钓的过程中也要随时观察鱼情变化,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一天中鱼层都可能发生几次变化,我们的钓法也要及时的以变应变,底钓、离底钓结合使用,不可主观行事。
钓鱼的过程就是一个应变的过程,我们学习好钓离底技巧也是为了应变,从而来完善提高我们的立体垂钓水平,这样,无论鱼群的泳层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从容应对,从而提高收获增加乐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