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23 阅读(31)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怠”。钓鱼也是一样,了解鱼,就要了解鱼的生活环境,才可以采取正确的战术战略,本人长期野战各种水域。学习各种先进技术,为了就是有一天能脉诊江湖,为钓友们分析各种各样的鱼情,制作出适应各种水域的饵料。以下就个人的一些见解,期望钓友们采取拿来主义。不必照搬。

水底环境具体分析有以下几大类。其实每大类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本人就简约的写一下大体的情况:

一是水质环境及水温;二是杂鱼干扰;三是硬软底及水下苔藻;四是静流水体区别;五是水底能见度;六是水底地形;七是肉食性鱼类的干扰;八是声音及振动干扰;九是升降温对水底热量交换的影响;十是水底氧气含量分析,及风及小水流对水底氧债环境的影响。

一、水质环境

指水的能见度,水中有机物及生物含量,水的ph值,及有害气体含量。水体温度等。

1)水的能见度

大体意思来说就是能看见多深,水中如果杂物较少,藻类较少,那么能见度高,光线强,能见度高,水中泥沙较多,水的能见度低,一般根据能见度来将水分为三级水,肥水,指能见度低于五十厘米的水质,中性水,指能见度高于五十厘米低于一米的水质,瘦水,能见度高于一米的水质,但这种分法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有的时候遇上黑水中的极瘦水,如果能加上对像鱼的肥瘦来分,就比较准确,如果小型底层鱼如小鲫鱼体较瘦,则多为瘦水。

小型底层鱼较肥,多为肥水,瘦水水水底光线好着重饵料的颜色及味道,而肥水深水应当着重饵料味道。混水指的是才遇上涨水或者其它变故导致水域整体变混的情况,混水的水底的能见度非常低,一般杂鱼的干扰非常少,可用较腥较香的味道。如长江上游水域。

及一些才涨过水的支流等,战略战术运用,肥水,用臭型物质如刘眼镜的臭谷子及一些其它自配的臭型饵料,得到充分的运用,据一南充钓友反馈,臭型超诱窝料在他们所在的一个叫八尔滩水库的地方有非常强力的效果。江苏一钓友将全部情况反馈回来后我分析后得知,水体整体较肥,鱼体质较肥,用香型饵料偶尔能上,但效果极不明显。

换成臭饵后效果立显,钓友们反馈回来的信息为配饵提供了依据,这可能和旧时代人的口味差不多。富人喜欢肉 味穷人喜欢糖的甜味一样。肚子中油水较多了,吃起糖来也不香了。写这么多,总结一句话,肥臭瘦香,是比较正确的配饵思路。

2)水中有机物

生物含量,指一些藻类,其它有机肥,及植物腐烂后产和的有机质,根据水色可以分析出大致情况,绿色水域多为一些有机藻类,如绿藻,多为下肥料所致,如生物剂等,,黄色多为褐藻,黑水多为有机肥及边上植物腐烂后产生有有机物。绿水一般只适应草鱼及花白鲢生长,黄水鱼的活性较高。

黑水,多为养殖型水域,或者才涨水后植物腐烂了,水质才变黑,还有一种情况是水库放水后底水较少,淤泥中有机物释放出来导致水质变黑所致,绿水一般可以主钓草鱼等中层鱼,褐水黄水主钓鲫鱼,黑水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滋生了很多有机生物为鱼儿生长带来丰富的食物,所以黑水中一般鱼较多。特别是腐烂杂草中,成了一个独立的生物链。会引来越来越多的鱼儿。

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3)水的ph值

水的ph值影响着鱼儿的生长,在偏碱性的水域,如盐碱地水域,在我国的新缰等地方,这种水域比较多,运用碱性及中性诱食物质或者酸性诱食物质配以一定的调整剂,可以很好,很快的将鱼诱来。一旦变为养殖型的水域后沉积物较厚后会整体变成中性水或者微酸性水域,所以ph值是决定所用饵料的ph值,偏碱性水域肉食性鱼类的攻击性强得多。这可能与中医的碱多则辛燥有关。

4)有害气体含量

指水中的二氧化碳,nh3 ,n .及硫化氢等物质,有害气体的含量影响着氧气含量,也会引起鱼儿的趋避反应,特别是氨nh3 ,扩散到水底或者从泥底中扩散出来会形成一层鱼极不舒服的水层,这是也是水质因素之一,水的能见度低,水体上下层密闭条件较好,水可以分层,有害气体易在水中能积累。造成整体缺氧,如果水的能见度高,水中杂质含量较低,有害气体含量少,氧极易与水化合,水中温度差异较小。升降温的速度变化较快,鱼的适应力强,鱼的活性较高

5)水温,水温是决定鱼活性的关键因素

下半年是降温天气为主,所以气温常比水温低,降温过程水中易缺氧,随着降温完成程度,鱼多会由浅到深行进。个别水域也会因为其它因素的影响进入浅水。上半年升温为主,所以气温常比水温高,水中氧气含量丰富,浅水有机物质生产较多,所以鱼有趋向浅水意向。

重庆的大多数天气情况在春节后气温就缓慢回升,在这个升降的交界点,很多水域鲫鱼就有成群结队进入浅水觅食的习惯。所谓火炮鱼,实则阴阳理论中的阴极则阳的标志变化。

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二、杂鱼干扰

杂鱼的多少,影响着对像鱼活性,杂鱼较多的水域,水底食物较少,所以鱼会形成争抢食物的习惯,而杂鱼较少的水域,鱼儿 的食物较多,鱼的觅食较懒散,经过上百次的解剖实验,杂鱼较少的水域鱼体油脂含量较厚,而杂鱼较多的水域,鱼的食物选择性较差。

基本上是找着什么可吃的就吃,如水底的苔藻,水生植物的芽尖等,所以根据杂鱼情况来选择食物的诱性比较关键,杂鱼较多,以本味物质为主,或者选择不逗杂鱼的其它饵料,不宜太腥香,可以选择较甜的食物,杂鱼不喜甜,杂鱼较少的水域,需要能激起鱼儿食欲的物质,如腥味,香味等。

三、软硬底的及水下苔藻类

软硬底是确定钓组的依据,在主河或养殖场前方,水泥淤泥较厚,所以钓组能在饵料表面为宜,特别是爆炸钓组等,在硬底上宜短,软底上宜长,不然爆炸钓组随时间的变化如一个小时后可能所有的钩都被坠带入泥中了,而饵料还浮于底面上。用台钓不用考虑这个因素,用传统钓的时候,可以适当调灵一点儿,或者子线长一点儿,可以避开这个因素的干扰,软硬底的区分可以从我的帖子上找到。

水下台藻类,指肥料及有机物沉积在沙石底部自然长成的一种像地衣类的物质,有人称为青苔底,有人称为苔藻,一般见于养殖型水域或者下过肥料后有机物沉积的场所,如果食物缺少这将是鱼的一个食物,鲤鱼,草鱼,鲫鱼都会吃,一般嘴上有青色的鱼多为吃过这苔类物质的从此可以判定鱼的食物极少。一旦进入升温天气或者春天后这种物质将会由于气温的上升,气泡的产生会将其成块的带到上面,上浮于水体表面,为鱼儿觅食及产籽的理想地方。

四、静流水的区别

一般水库为静水,静水中气味传播较慢,静水在有风的时候会变成流动的水体。风力较大的水面会形成顺风水流,而风力较弱的一面会形成返回性流水,流水水域中饵料窝料的气味扩散速度为自身速度加上水流速度,流动水体水底也为流动型的,所以不易在水体形成氧债环境,而静水中极易形成。
(www.liusongsong.com)

在后面氧含量分析中再述。钓友们会运用这个特点,在下游喂线虫窝子,而在上游喂酒米窝子,两个窝子的影响就比较小,下游的线虫窝子将杂鱼诱去,而上游的窝子比较清静了。 如应对螃蟹,虾的影响,下游用内脏做窝,上游用酒米做窝,可以将螃蟹聚集在下游窝点而上游诱来鲤鱼鲫鱼等对象鱼。

喂反了就失效,静水中水底的泥沙沉积较厚,而流水中一般遇上大涨水后会被冲刷干净,静水中的水下地形一般可以依据水边地形来判定,而流水中的地形加上流水冲刷的因素综合考虑。以水流冲刷为主。如水流不变的那一带河水中最深的地方,应当接近中间,而水流冲刷方向急变的地方都是深水为主。一名话,流水氧多,静水氧少,流水冲岸岸边深。

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五、水底能见度

水底的能见度与水体表面光的照度及中上层水中杂物含量,及水底环境有关系,水表光线强,如晴天,水底光线一般较好,水中杂物含量较多,水质较肥,等都降低了水的能见度,如水表有层吸光的肥料水膜,漂浮物等直接挡住光线,其它因素一样,水越深,水底环境越暗,这是光线被中途吸收造成,水底的颜色,也决定了能见度,如颜色较浅的地方,水底能见度好一些,颜色较深的水底,能见度肯定低一些,这与水底光线反射率有关,就不细说了。

水的能见度决定了鱼觅食习惯,与背景色有差异的颜色极会引起鱼的注意,为第一时段鱼找到饵料提供了依据,水底光线差,鱼多会寻味而进,水底能见度高,形味应齐具。在光线低的场合,可借用发光物质,如维生素b2类的物质或者珠光粉,云母粉等。有明显的作用。

抬钓,是为了让泡沫动起来,但前提是水下光线足够,所以在能见度极差的场合,如超肥水和晚上,用泡沫逗钓的效果非常小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在能见度低的时候多用酒米或者蚯蚓,或者蚯蚓,或者其它有味 的物质逗钓或者守钓,钓友们可细细的去体会一下。

六、水底地形

水底地形为梦想知道的情况,我有帖子细说过地形情况,据这么多年的分析,水中低点及障碍物是鱼儿最喜欢呆的地方,水草根部是一个障碍物,水下的乱石是,水下陡变的地势是,水下的沟闕是,水下长期投放食物形成淤泥被潮翻后形成的低点是,围网边上上,柱头边上是。

水中曾经的沟坎是,倒下的竹子,树木是,总之,鱼有依靠才感觉安全,才会觅食,所以找不到障碍物,你可以杆漂等各种方法找到水下的低点,浅水中的深水,是一个极好的运用,水下曾经的沟渠,那是抬线人做梦都想找到的地方。所以多注重鱼星点,拿杆一试,就知道,这个位置多半是低点,

七、肉食性鱼类的干扰

肉食性鱼类在水底也会被杂鱼进窝或者窝料的气味吸引进窝,会对对像鱼形成较大的干扰,特别是个体较大的肉食性鱼类,像窝料中加入一些让这几种鱼避开的物质就可以让他闻味而走。如精氨酸等。

自然水域的水底环境分析及运用

八、声音及振动干扰

声音指来自于附近异常的声音,如人声,车声,泥沙落水的声音,打火机的声音,都会让水中的鱼儿感知,小点的声音可能干扰较小,声音越大,干扰越历害,振动,实际就是声音的一种传播,如车辆过边上,远处的炮声,飞机声音,都会在底部带来不小的振动,鱼在受惊后一般停止进食,或者离窝,这看干扰的大小。

运用:我们在选择传统钓钓组的时候,以轻灵为主,在窝子中有鱼的时候,坠不宜在水下激起太大的动静,以免惊窝惊鱼,特别是在钓鲤鱼或者大草的时候,清静比什么都重要。一句话,人静而鱼动。

九、温度变化对水底温度的影响

在超深水如十五米,水温的变化非常小,非常慢,这是整个水体能量释放较慢造成的,在水较浅的地方,温度变化较快,鱼缓慢适应,会随气温带动水温升降而进进退退,当水温与气温相接近的时候,水中开始注氧,鱼也开始进食,流水中水温随气温变化快一些,鱼的适应速度也要快一些,水温越高,鱼的活性越高,觅食半径加大,气味传播也越快,二十八度达到最大,但超过三十五度,一般鱼都停止进食了。水温气温的运用就多了哈, 冬钓阳,夏钓阴,春钓滩,秋钓潭,之类的都是这个运用,

十、水底氧含量分析

这是个重点,很多人做窝后鱼儿不进窝,或者能见少部分鱼星但不进食的情况,可以从这个上得到解释。水底氧含量由水底环境决定,直接影响了鱼的进食情况,所以这是重中之重,深水型水底一般都是氧债环境,何为氧债,粗说缺氧的意思,水底氧只有靠上层水的氧分子扩散,交换,及底层光合作用生产,消耗在水底泥层的吸收,水底生物的吸收,在流水等带来新氧的时候,水底氧含量充足,再被泥层吸收,在持续静止的水体底部,会缓慢的像借债一样,被泥底借去,形成缺氧环境,这种环境为鱼儿所不喜呆,所以在这种时候会出现离底现象,并会吃一口,马上上来,等一会下去再吃一口,一旦风来临,或者有水流后,氧债环境改变,鱼马上下底觅食。

大的氧债环境下,鱼进食的速度和力度较小,有的甚至整体上浮到表面觅食水表的杂物,氧债水层一般为十五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厚度,有时可以达到一米以上,所以有的时候在水底钓不到鱼的时候往往在中间有接口现象,就是因为水底氧债因素的运用,逗钓的时候,在水底层底逗的时候无口,就应当将逗幅增大,当增大到离底三十厘米 左右的时候鱼就咬钩了,这是鱼不愿放弃食物,也不愿下底选择,中间有食物,他一样咬钩,一旦有风带来了水流,等五分钟后就可以在底部逗钓了。

喜欢台钓的朋友,这 一点也可以得到运用,底钓无鱼的咬钩的时候就需要拉浮,离底的一点儿一点的找,如果鱼在上部,他一般不会下去觅食的,鱼在下部,他会顺着雾化物上来,所以离底的高度可以一次调整大一点儿,如二十厘米,如果无鱼,再到三十厘米,可以很快的找到。如果氧气债水层较厚的水域,可以直接拉浮到中上层水体,以应对鱼儿的需要。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