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深秋后和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经验的老钓手都会找深水处做窝点,也就是钓深水。在我们的意识范畴里超过两米甚至超过三米才称之为深水,大家在这样的水深处能钓住鱼,有的还渔获颇丰。
在当前低温环境下鱼都在深水处,是因为深水处温度高吗?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大家都知道鱼有三趋特性,即是“趋温性”、“趋氧性”和“趋食性”,大家在低温环境下钓鱼大多注重鱼的“趋温性”,比如阳光普照过的浅水向阳处水温会升高,鱼会集聚到那里游弋,于是把钓点转移到浅水处。
(www.liusongsong.com)
而在钓鱼实践中这样做的垂钓效果并不明显,中午时段按说正是阳光最好的时候,浅水处的水温也相对升了起来,但在浅水处却钓不到鱼,一直要等到下午3点左右才能看到鱼口。
这种情况让很多钓友感到蹊跷,浅水处比深水处温度高,为什么鱼不及时到浅水处呢?其实,这种现象中存在一个必然,那是因为鱼除有上面说的“三趋特性”外,还有一个特性被大家忽视了,那就是“趋稳性”。
这个“趋稳性”里的“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安稳、安全,比如鱼喜欢待在安静的环境、喜欢去有障碍物或水草类的地方,再如水流的缓流处或回弯处;“稳”另一个方面是指水温的平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差小。
我们平时垂钓的淡水鱼都是冷血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大幅度变动会引起鱼的不适,从而影响到活性和开口进食。在气温不断下降的当下,水温随气温下降到超过多数鱼的适宜温度,像那些鲤鱼、草鱼、鲢鳙鱼等都很少活动和进食,只剩下耐寒的鲫鱼。
虽说鲫鱼的适宜温度是15度到25度,但在0度以上至35度以下这个区间都在开口进食,这也是我们这个时候多把目标鱼确定为鲫鱼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让我们知道,此时的鲫鱼开口进食与否和温度高低关系不是太大,更为主要的是水温是否平稳,即温差的大小。深水处的水温相对恒定,不论是昼夜温差、夜间温差、隔天温差、时段温差都较小,那么深水处是鲫鱼喜欢待的地方就成为必然,而与深水处水温的高低关系倒不大。
有且仅有经过中午阳光普照,浅水处的水温上升、并且处于稳定阶段后,鱼才会游弋到向阳背风的浅水处,这也是在这些地方中午不好钓鱼,到了下午3点左右好钓鱼的原因。
所以在低温环境下钓鱼,我们不要仅盯住鱼的“趋温性”,要更多关注鱼的“趋稳性”,故多选深水处作为钓点是明智之举。
我是爱钓鱼,后续会继续分享我在钓鱼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