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次和钓友小李去一个池塘钓鱼,由于小李是新手,窝料和饵料都是用我的,我开好后一分为二。然而就垂钓中我那里不断的有口上鱼,而他那里的浮漂却是“定海神针”,我们坐的距离也不远,在这个池塘也无所谓钓位好不好,按说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但现实是已经发生了。
后来小李求救,我就放下自己的“家挡”过去看看,考虑不是饵料和窝料的问题,也不该是钓位的问题,那剩下的一个原因一定是小李的调钓出了问题。小李说是调四调二,我校验了一遍的确是调四钓二,但我发现他用的浮漂吃铅很小,于是就下推浮漂测下饵重,结果浮漂快速没入水中,无法测重。
原因终于找到了,浮漂的浮力和饵坠的下拉力差距过大,钩饵因为没有足够的上拉力,导致大部分重量由底承担,而这个池塘的底淤泥又非常厚,饵进去到淤泥中了,难怪没鱼吃口,漂也成了“定海神针”。我从我的漂盒里取了支浮力大点的浮漂,铅坠也没有做调整,就这样抛进去后就有了吃口漂相,换成他钓,也能连竿上鱼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在调钓时千万不要忽略了饵重,尤其是调高钓底时,以为是线组灵敏,也仅仅是水线绷直了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上的灵敏,真正的灵敏应该是用最小力量产生最大的漂相。
称饵重可以有效的避免小李这种情况发生,至少不至于浮漂的浮力和饵坠的下拉力差距过大。
称饵重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能更清楚两钩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一饵触底还是两钩饵都触底,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具体的鱼情进行调整就方便多了。
其实、还有一种快捷、有效的调钓方法,很多高手在用,那就是带饵调漂法,比如带饵后抛入水里,修剪铅皮,浮漂露出两目,然后带饵上推浮漂,只要目数大于两目说明一饵到底,如果继续上推浮漂就是两饵到底,这样操作也很好理解,可以说既简单又粗暴,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不论带饵调漂也好,不带饵调漂也好,都存在一个浮漂浮力和坠、钩、饵料的重量相匹配的问题,两者差距不可过大,如果浮漂的浮力过小会出现小李那种状况,但如果浮漂浮力过大,出现带饵后下拉浮漂目数过少,不利于展示饵料到底的状态,浮漂显现出来的信息不明确。同时也会加大鱼吞食饵料时的难度。
这里介绍一个合理搭配它们的小技巧,当你看到浮漂快速下降时说明下拉力过大,浮漂的浮力有点小了,只有当浮漂缓慢下沉,才能说明两者相匹配的合适了。我们在观看哪些大师们钓鱼时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他们的浮漂下沉的速度都是非常缓慢的,用“懒洋洋”、“慢悠悠”的下沉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调漂的方法千万种,无非是通过浮漂、铅坠、钩饵的协调达到控制两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从而达到看口清晰的目的,我说这么多,也只是想撇开那些调钓理论,从表象入手合理搭配浮漂和坠饵。
当然了,各地的水情、鱼情不一样,也很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另外,上饵时谁能保证每次饵料的重量都一样呢?再说了,如果在自然水域做钓,底不平也是我们应该面对的实际问题。还是钓友们常说的那句话“钓无定法”,通过其他方法也能协调好浮漂浮力、铅坠和钩饵的重量,条条大道通罗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能钓住鱼才是“王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