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圈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并不完全正确,小心被误导了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6-30 阅读(3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优良传统民族,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来很多精辟古训,一直流传到如今,是一笔非常值得珍藏和传承的宝贵遗产。但其中有个别的并不完全正确,也有被现在人断章取义进行误解的,比如“水至清则无鱼”就是一例。

钓鱼圈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并不完全正确,小心被误导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古训相信爱好钓鱼的人都非常熟知,它的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本意是指因人无完人,对别人要求太严了,就没有伙伴了。用来表示对人或事不可要求太高,否则就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流传到现在,这句话的前半句“水至清则无鱼”被运用于钓鱼领域,被广大钓鱼人认为:在清澈的水域里是没有鱼的。遇到水质清澈的水域,要不“撤兵“转战”其他钓场,要不就干脆就“打道回府”。

钓鱼圈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并不完全正确,小心被误导了

因为:有钓友认为:清澈的水中没有什么养分,鱼几乎无法生存,故“水清则无鱼”。

也有钓友认为:在清澈的水域里可以一眼望到底,鱼无藏身之处,不敢贸然去游弋,否则很容易被渔民发现而丧生于渔叉渔网之下,大凡鱼是都懂得这危险的,所以没有鱼肯轻易犯险,故“水清则无鱼”。

还有钓友认为:鱼在水里不停地游动,会搅动泥浆使水变浊;另外鱼在水里生活,每天都要从腹中排出排泄物,也会使水变浊,不浑浊的水里没有鱼,故“水清则无鱼”。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其实一味说“水至清则无鱼”,谬也!

钓鱼圈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并不完全正确,小心被误导了
(www.liusongsong.com)

事实上,我们经常去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水不可谓不清,不但有鱼还鱼的种类繁多,不但鱼的种类繁多还不乏有大个体的鱼,不但有大个体的鱼还鱼体丰腴、肉质鲜美,因为好的水质才能生长出高质量的鱼;还有些品种的鱼生活环境就要求是清澈的水质,否则就无法存活。

另外,鱼一般不觅食微生物,只要水域有个完整的生物链就完全可以生存,像我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这里所说的污泥是指藻类、浮游生物和水中的有机残渣,或者微生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污泥。所以说适合鱼生存的水域并不是水质不能清澈,那“水至清则无鱼”又作何解释?

钓鱼圈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并不完全正确,小心被误导了

其实,古人说的也并没有错,只是“水至清则无鱼”这种情形仅仅局限于池、坑等小面积静水(死水)水域,这种水域的确是水太清澈了不太适合鱼的生存,就是放生到里面鱼,鱼也会感觉到危险,惶惶不可终日。如果把“水至清则无鱼”一味拿来泛指全部水域,那就谬也。

“水至清则无鱼”被现在钓鱼人挂在嘴边,实质上是对古训的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从而造成了曲解。我们对人对事都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认知,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为人处世要如此,钓鱼亦要如此。

(这是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主题内容,如果对文中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还请批评指正。)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