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钓回来的鲜鱼很不错,但是经过一番烹调后却有煤油味,但是钓的时候却没有异味。这是为什么呢?
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城,垂钓场所非常少,至于野钓场所那更是凤毛麟角,出钓一回无异于一次中短途的旅行,这对于像我这样钓瘾比较大的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苦恼。在我家附近有这样一条河,名曰大清河。以前,与其说是河,还不如说是排污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但是,就在水草密集,垃圾漂浮的河里藏着不少野鲫。
在这样的地方钓鱼,如果还使用传统钓法中的酒米,则酒米常会沉入水底暗草及淤泥中,酒味很快散发完,效果就不好了。在一次垂钓中,我偶然发现了一种很适合草窝钓鲫的诱饵——黄豆粉。这一秘密武器使我在屡次钓草窝时,均取得良好的战绩。具体制作介绍如下:
1、在炒锅中稍加点油,油热后放入优质黄豆,炒出香味后,自然晾凉。
2、如有磨碎机,就将黄豆多磨几遍,磨成粉状。
3、使用时,用水将黄豆粉调成团状,撒入窝内。黄豆粉入水后,会散成无数有香味的颗粒,沾附在水草上和草下,随着鱼寻食碰撞不断下落,但量很少,鱼吃不饱,起到诱鱼聚鱼效果。
4、在用蚯蚓做钓饵时,蘸上黄豆粉再下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有好多水草烂在河底,导致钩饵入水就被陷在杂物里面,所以钓时需要不停地引逗,到底没有动静就拉起来再放下去,鱼都是半水接的钩子,草塘金鲫,颜色和点子都说得过去,二两左右的不少,就是没有太大的,可能都躲到水花生里面了。
饵料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就要注意钓法了。因为有好多水草烂在河底,导致钩饵入水就被陷在杂物里面,所以钓时需要不停地引逗,到底没有动静就拉起来再放下去,鱼都是半水接的钩子,草塘金鲫,颜色和点子都说得过去,二两左右的不少,就是没有太大的,可能都躲到水花生里面了。
草窝内鱼情很好,每次垂钓,接近二两鲫和两多鲫纷纷前来报到,甚至连口,而且咬钩的基本上是个体较大、通体暗黑中泛着黄金的野生鲫鱼。
但是,看上去如此漂亮的野生鲫鱼,吃起来就不难美妙了。无论香煎、煮汤还是爆炒都有股难吃的“煤油味”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记得,有次买鱼虾,偶听两鱼贩对话,一个说“大热天的鱼进来不久就死翘翘了”,另一个语重心长相告:“那水里放点苏打,水泵开足就不会死了!”,再又踹出一句,“虾的话,加点煤油试试!”起先还以为听错,后来竟亲见有人做这挡子事,煤油往鱼盆滴几滴,鱼就活蹦乱跳起来,才敢相信这是竟然是真的,真是“无商不奸”啊!怪不得总有人说买来的鱼虾有煤油味的了。
但自己钓的鱼也吃出煤油味来,细想应该不会只是船舶漏油污染那么简单,于是翻了些资料,咋一看,还真是触目惊心,就着整理了一番,权当宣传,以示警醒。
煤油味:含有煤油味的鱼虾是被二恶英等酚类污染造成的。二恶英是两大类物质非常稳定的有机化合物统称,它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自然界的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
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毒性,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分解或排出,会随食物链不断传递和积累放大。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此类污染的最后集结地。只要“超微量”的剂量二恶英,就可能产生危害,对于婴幼儿的损害更明显和无可挽回。二恶英在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之前有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它影响的可能是人类的子孙后代。也许人类的进化都将会被这类物质终止。
各位钓友来自五湖四海,享用美味鱼儿无数,我这里抛砖引玉,一是想问问别处是否也有此种情况,二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煤油味”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