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常说“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蛇,那我们究竟打还是不打呢?
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最早的蛇化石出土于距今七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内。
目前全世界已知蛇类大约有3000多种,其中毒蛇有650多种,我国蛇类有216种,其中有65种属于毒蛇。
由于种类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洞穴、树上、水中等环境,常常都会有蛇生活出没,同时蛇本身没有体温调节机制,它们和乌龟一样属于冷血动物,需要通过光照来调节自身的体温。
环境温度高于10℃时,蛇类会开始苏醒,当环境温度在20℃~35℃时,蛇类的活动最为频繁,当温度高于35℃时,蛇类便会寻找阴凉的地方躲藏起来,当气温低于10℃时,蛇类便会停止一切活动,进入冬眠的状态。
在每年的夏季,蛇类的活动尤为频繁,我们在外出垂钓的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往往都容易遇上蛇。尤其是在一些山川较多且湿润近水的地方,不少蛇类都会来此避暑乘凉,稍不注意还可能直接踩上去。
我们钓鱼人,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渔获,起早贪黑地找地方钓鱼也是家常便饭,经常在户外活动,自然也更容易遇上蛇,尤其是在夏季晚上垂钓的时候,那些出门觅食的蛇类可能就在我们周围徘徊。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被毒蛇咬伤超过30万人,年致死数千人,全球每年被毒蛇咬伤超过500万人,致死超过10万人。毒蛇咬伤致死的人类数量,应该远超过任何一种全球每年严防的动物传播人类的疫病了。
从蛇的习性性格上来看,绝大多数的蛇类都较为胆小,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蛇类受到惊吓时,想要保护领地时,进入产卵期时等才可能变得暴躁,会毫不留情地发动攻击。
在面对蛇类这种极具危险的动物时,不少人会选择绕道而行,也有一部分人会想办法将其打死,然而老人却常说“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当我们钓鱼时遇到毒蛇之后,到达打还是不打呢?
其实老一辈人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同时也很有深意。
在国内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如果被毒蛇咬伤之后,往往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严重的还会丢掉性命,但考虑到蛇类并不会主动攻击,所以我们在遇上之后却将其打死,这种行为是存在一定不妥的。
毒蛇固然有毒,但在它没有伤害我们的情况下,我们先去伤害它,还要打死它,这样的行为和恶人并没有什么差别,这便是其中的“罪过”。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我们已经对毒蛇出手了,那就一定要打死它,如果没有将其打死的话,它肯定会有所记恨,下次再遇到其他人时往往会发动攻击,间接导致他人受伤,这也是一种“罪过”。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蛇作为地球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它们主要以老鼠、青蛙等为食,蛇类又是其他鹰类等的食物,对生态平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并不适合过度打杀。
如今野生蛇类已被纳入了保护动物的范畴,大家下次遇上了记得不要出手伤害它们哦。各位朋友,你们在钓鱼的过程中是否有遇到过蛇呢,你是否会害怕它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