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8-02 阅读(39)

达奇刘一条“”里,同去的朋友有这样一句话:“这鱼情,鱼不下底也不好好吃饵,要是换小钩……中鱼率就高了~”

所以问题来了:鱼钩小、鱼吃饵顺畅就=浮漂能出来漂亮、有效的信号,提高中鱼率吗?

——太多认为这是对的,以为饵料入口性好,浮漂出“动作”就会好……,甚至把饵料的“适口性”和“入口性”混为一谈。其实,正相反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咱们今天就通过这个话题,来和大家交流下面的问题:

饵料适口性和入口性为何不一样?

怎么“放大”鱼吃饵后的浮漂动作?

针对回锅鱼、滑鱼二者如何统一?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针对“滑鱼”首先要说饵料的问题

就现如今的池钓黑坑环境而言,“回锅鱼”、“问题鱼”都是常见的鱼情,这些“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常被钓友们称为“滑鱼”。

面对“弱、病、残、惊”的池鱼,饵料就必须做到:

避免饵料的刺激惊鱼、控制饵料的“雾化”。这也是“偷驴”饵料、钓技、甚至添加剂被“神话”和“吹捧”的原因。其实,这只是这种鱼情下,基础方面的选择和操守。低雾化的窝料,再配合几乎无雾化、轻质的钓饵,成了许多坑塘的“标配”。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饵料的“适口性”和“入口性”其实不一样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强调钓猾鱼饵料的“入口性”或“适口性”要好——但这里首先要说,饵料的“适口性”和“入口性”,不是一个概念。

什么是“入口性”?

饵料的“入口性”其实说的是钩饵被吞食的难易程度,即钩饵入嘴顺畅与否的一个代名词。

内藏一个关键,还有“吐饵”的问题,容易入口势必也会容易吐出……所以,钩饵仅是方便被鱼吸入,并不算达标——尤其钓滑鱼,钓鱼更需要:“不容易吐出”。

什么是“适口性”?

饵料适口性相对并不陌生,但也有误解。并不是有什么成分、“味型”、“雾化”、状态“好”就是饵料的适口性好,反而,适口性仅是——鱼情或水情下,鱼表现出的愿意就饵,即,适合当时鱼情,鱼愿意吃的饵料。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一些问题鱼,你用一款号称野战通杀的化学腥香饵料,状态再好,拉饵再完美,鱼也不吃……反而只在窝内啃食打窝的大块豆饼或菜籽粕饼——后者虽然并不具有“入口性”,但,后者对鱼的“适口性”良好。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池钓鲤鱼“入口性”不完整,引发的系列问题

“适口性”和“入口性”的统一,其实是池钓滑鱼的一个核心。

鱼饵软、小、轻、粘的状态,仅是为了让鱼更容易的吸入钩饵吗?

让鱼容易吸入钩饵,仅仅是第一步,而真正重要的:让鱼吸钩饵入嘴后,难以吐出鱼钩。所以,露出钩尖;让钩、饵更容易分离;增加鱼钩“挂住”鱼嘴里的机会,才是钓效的保证~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钩饵吸入鱼嘴后,是吞饵进肚子还是吐出去?

如果吞饵入肚,或叼着转身、移动,那么就是所谓的“吃死口”了,哪怕您不打这口,下一步就是黑漂,然后拉着鱼竿跑了……这种情况,大家都会“抓口”——但池钓滑鱼、问题鱼时,这种情况并不多~

反而常出现下面的三种浮漂讯号:

就给一口,不打就没有第二口了。

反复的顿口,却打不着鱼。

点动、阴口等漂相频繁,但都不中鱼~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这里排除蹭线和游动的原因,常见就是“涮饵”严重,即,反复的吞吐鱼饵——太容易吐出钩饵,自然也没有身体移动带来的体动漂相了。

个别还认为“鱼吸入饵料,浮漂就出顿口”的钓友,请自行脑补口动漂相vs体动漂相的问题——实际的黑坑水深、线组、调钓,仅是钩饵入嘴,一般都不会带来浮漂的位移(不出动作)~

结果:这类漂相,不仅空竿较多,也会带来“锚鱼”、“跑鱼”、“炸窝”……所以,要钓好鱼,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实战鲤鱼,如何解决和做到“入口性”的完整?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饵料既可以方便“入口”,又不容易轻易吐钩。

一,鱼钩反而不能小,如果选择使用钩条细一点的鱼钩,更可以把鱼钩放大1到2个号;鱼钩越大越不容易吐出来,也越容易露出钩尖,但要注意,钩大了,饵不能大。

二,鱼钩的钩尖必须锋利,这样才容易“粘”到鱼嘴里,所以倒尖的鱼钩不建议使用;钩尖过于“内含”的鱼钩,不建议使用。二次回收的鱼钩必须检验锋利程度,果断弃用锋利度不够的鱼钩。

三,加长子线。其实这也有类似细子线的道理,即子线够长,钩饵受力后的“活动”范围就越大、相对更容易促成“挂”鱼嘴。这也是糗鱼建议长子线的原因之一

搓饵做到钩尖外露,许多鱼情不是“惊鱼”,而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漂相明显加大,中鱼率明显增加~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四,必须用包裹住鱼钩的麻团类饵料怎么办?此时就需要饵芯配合一些酒米等大颗粒饵料,形成一吐饵团就容易“破碎”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水下饵团“死硬”的常规胶类、粘粉不建议应用,而建议用水溶性好、能减轻饵团比重的粒神类丝胶的原因。

五, 浮水颗粒配合海藻泥的拉饵方法也是此类道理,如果饵团过大,反而再沾浮水颗粒、酒米等“搓”一下,效果更好,这也是增加鱼钩“受力后”能露出钩尖的措施。

小结:“锚鱼嘴”其实是很多鱼情下的必要操守,这类似玉米、虫饵、皮筋颗粒的钩尖外露原理。针对鱼情合理的选用,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鱼钩小一点,中鱼率才更高?难怪你的浮漂全是假动作

最后的总结和提醒

本文通过如何理解和应用饵料“入口性”和“适口性”,提醒针对滑鱼、问题鱼,不要一味的只看饵料状态、一味地换用小钩。尤其软粘类的饵料,反而忌讳用钩过小、上饵过大,那会直接导致空竿多甚至浮漂有效讯号少。这么样?这观点貌似一些朋友会反驳,尤其“漂相感觉是鱼吃不进去”,还要换大钩的环节,哈哈,来吧,评论区~

标签:  钓鱼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