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楼主问题子线平躺水底能否上鱼。答案:可以
1:对于楼主所说的这种方法,可能说在传统钓上应用的比较多,但是又区分于传统钓。传统钓最长使用的就是朝天钩。而且多为长杆短线
2:子线完全躺底,这是在台钓过程中比较顿的一种调钓方法,当然不能说这种方法不上鱼,只能说这个方法上鱼的概率会降低。在子线完全躺底的情况下可以玩小跑铅可是不错的选择
3:当考虑到用到子线躺底的情况时,基本上做钓天气肯定有点难度,要不大风,要不走水。我觉得台钓单纯就是钓这么顿一般别使用,如果用也是进一步改良
以上就是子线躺底情况的分析,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我是小孟野钓,一个专注野钓的90后小伙
参考:
承解答问题,尽量细致,明了的宗旨为钓友解惑。钓鱼“留大放小”,“垃圾带走,分类放置”。
子线平躺在水里可以中鱼吗?我的答案是可以中鱼的。
问题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子线”,既然有子线就说明是悬坠钓。子线平躺在水中,不禁让人想起来传统钓法。悬坠钓和传统钓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铅坠到底,子线平躺在水里。既然传统钓能中鱼,悬坠钓中的子线平躺在水中钓法当然也是可以中鱼的。
子线平躺在水中的优势
子线平躺在水中的使用范围
悬坠钓讲究的是铅坠悬浮在水中,让钩,坠,漂达到平衡。鱼儿在咬食钩饵时,鱼口的力量会打破这种平衡,从而把鱼儿吃口信号传送到浮漂上,以便于我们提竿刺鱼。而子线平躺在水中这种钓法是在悬坠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钓法。这种钓法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铅坠的重量是稍大于浮漂没入水中产生的浮力的。我就基于这些来阐述下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子线平躺在水中的优势
子线平躺在水中可以应对复杂的水底
水底的情况我们肉眼是观看不到的。水底经过流水长时间的冲刷,很平坦的情况是不多的,一般都是呈现不同程度坑坑洼洼的现象。而子线平躺在水中,就可以应对这点。
只要钓点选择的不是哪种程度很大的坑洼地段,在抛竿准的情况下,一般浮漂的目数相差不会很大的。另外,子线平躺在水底,只要不是哪种很大的坑洼地段(这样的地段,调漂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钩饵都会露在外面的,便于鱼儿发现并咬钩的。
子线平躺在水中更能降低鱼儿的警惕性
底层鱼进食可分为“捡食”和“拱食”。较为常见的鲫鱼属于“捡食”,鲤鱼属于“拱食”。不管是何种进食方式,子线在水底平躺,更能使鱼儿误认为就是水中的自然食物。这样就可以降低它们的警惕性,在面对饵料是,进食更大胆。
子线平躺在水中过滤掉杂乱信号
信号杂乱现象是钓鱼人较为头痛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真正的鱼儿吃口。特别是遇到杂鱼闹窝,有涮饵习性的鱼种时。
而子线平躺在水中时,只有鱼儿拖动了铅坠,浮漂才会有信号产生的(也俗称为“死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过滤掉很多的杂乱信号的。
小结:
子线平躺在水中钓法的上述三点优势,在实际作钓中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也是很多钓鱼人常使用这种钓法的原因所在。另外,这种钓法也为我们钓鱼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情和鱼情时的多了种选项。
子线平躺水中适宜的情况
应对走水的情况下
走水现象是钓鱼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在铅坠到底,子线平躺在水中这种钓法,线组可以更好的固定在水中,从而达到应对走水现象的作用。
应对杂鱼闹窝的情况下
杂鱼闹窝同样是钓鱼人遇到的较为头痛问题。而这种钓法因为铅坠较重,线组在抛入水中后可以更快的通过杂鱼所处的水层,最大程度上确保钩上饵料的完整性,以便于水底鱼儿咬钩。
水底为“实底”无杂草,酱层等情况下
虽然子线平躺水底可以应对较为复杂的水底,但在面对有水草,酱层这些较为“软”的情况下是很不利的。因为遇到这些情况下,钩饵很有可能陷入其中,致使鱼儿找不到饵料,没有了饵料,还怎么钓鱼呢?如果水底是“实底”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产生。
应对老鱼,滑鱼的情况下
老鱼和滑鱼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警惕性高。它们在面多饵料的时候,不会像小鱼那样吃口干脆,大胆,往往表现的较为谨慎,在不断试探确认没危险的情况下,才会更大胆的进食。而子线平躺水中就是可以做到这点。
小结:
以上四种情况下,使用这种钓法的优势还是挺大的,也是这种钓法优点的具体体现。当然了,遇到上述四种情况下,应对的措施可能还有其它选项,但个人认为这种钓法是最为保险的一种选择。
引申一点:
子线平躺在水中,虽然优点不少,但缺点也是同样存在的。比如:在面对鱼口轻(信号看不出)的情况下,在面对“发窝”的情况下(影响鱼获),在水底“不干净”(有杂草,树枝)的情况下等等。
另外,由于子线平躺在水中,存在着信号延迟的情况,所以使用这种钓法子线不易过长。本人认为5-10公分较为适宜。
写在最后:
从严格意义来讲,子线平躺在水中这种钓法已经脱离了悬坠钓的范畴。这种钓法是悬坠钓衍生出来的,是传统钓和悬坠钓的结合体,我们比较常见的跑铅和双铅钓法都是这种类型。
个人认为,不管是何种钓法,只有明白了这些钓法的优势和适宜范围,才能结合当时的具体水情和鱼情来灵活的选用。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码字不易,如果您感觉我说的不错,就请点个赞,添加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谢谢您的阅读。
参考:
在使用台钓钓法进行垂钓时,调钓的目的就是控制子线弯曲的幅度大小,如果子线完全弯曲,也就是子线完全横躺在水底,鱼能够很轻松的将钩饵吃进嘴,但是钓鱼人能否顺利钓到鱼却不一定,这取决于鱼的状态以及吞饵后的行为。
子线完全横躺在水底属于一种极为迟钝的状态,如果鱼在吞饵之后能够拉动浮漂出现信号,那么钓鱼人就能够成功钓到鱼,但是如果鱼在吞饵之后不能讲浮漂拉动出现信号,钓鱼人就钓不到鱼了。所以,子线完全横躺在水底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钓法。
调钓的最灵敏鱼最迟钝极限
通过设定浮漂的调目以及钓目能够改变子线在水底弯曲的幅度,在钓底的范围内,一饵轻触底一饵悬浮被视为最灵敏的极限,此时两根子线均完全绷直,没有任何弯曲。当铅坠的重量等于或大于浮漂吃铅量时,铅坠就会触底,此时两根子线完全躺底,弯曲幅度达到最大,这种状态被视为最迟钝的状态。
口动漂与体动漂的概念
由于钓鱼人只能通过浮漂来判断鱼是否已经吞饵,所以浮漂出现信号是能够钓到鱼的前提条件。总体来说,浮漂出现的信号会传递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如果调钓较为灵敏,鱼将钩饵吞进嘴的瞬间,浮漂会产生信号,这样的信号被称为“口动漂信号”。如果调钓较为迟钝,鱼将钩饵吞进嘴的瞬间,浮漂并不会产生信号,只有等鱼含着钩饵在水中开始游动时,浮漂才会出现信号,这样的信号被称为“体动漂信号”。
显然,口动漂信号是一种主动、及时的信号,能够准确反映出鱼把钩饵吞进嘴的动作,体动漂信号则是一种被动、滞后的信号,浮漂出现体动漂信号时,鱼其实早已将钩饵吞进嘴。
影响浮漂信号的多种因素
如果所有的鱼在任何时候吞下钩饵都会出现体动漂信号,那么也就意味着无论钓鱼人的调钓是灵敏还是迟钝,都能够顺利钓到鱼,但事实上体动漂信号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如果鱼的食欲不佳,或者对钩饵产生了明显的警惕,鱼把钩饵吞进嘴之后就不会含着钩饵游动,而是会停留在原地对将钩饵含在嘴里进行试探,然后将鱼钩吐出。这样一来浮漂就不会出现体动漂信号,如果调钓较为迟钝连口动漂信号也无法体现出来,那么就不可能钓到鱼了。
不同鱼种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鱼在吞饵之后是否会拉动浮漂出现体动漂信号和鱼种有很大的关系,性情较为凶猛的掠食性鱼种通常都会出现体动漂信号,例如鲶鱼、黑鱼、鲳鱼、鳜鱼等。但是性情较温顺的杂食性鱼种就不一定会出现体动漂信号,例如鲫鱼、鲤鱼、罗非等,这些鱼种吞饵的力度比掠食性鱼种更轻,有可能不会将钩饵直接深吞。
鱼的个体大小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鱼的体型越大,吞饵之后产生体动漂的可能性也越大。根据我多年以来的观察,只要鱼的体重达到10斤以上,几乎百分之百会出现体动漂信号。所以在垂钓大鱼时,完全可以采用较为迟钝的调钓方法,但是在垂钓鲫鱼等小体型鱼种时,采用较为灵敏的调钓方法就更为有效。
天气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天气的好坏会对鱼的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当气温舒适时,水温适宜,鱼的活性较高,食欲也更加旺盛,因此更加容易出现体动漂信号。但是在寒冷的冬季以及极为闷热的夏季,水温过低或者是水中的含氧量过低时,鱼的食欲就会大打折扣,此时出现体动漂的可能性就很小。
鱼的警惕心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任何生物都会产生条件反射,鱼类也不例外。自然水域中的野生鱼几乎没有被钓放的经历,所以对钩饵的认知不足,警惕心通常不会太高,因此吞饵之后出现体动漂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黑坑以及竞技池中的养殖鱼就完全不同了,这些鱼经历过鱼钩的伤害,对钩饵会产生较高的警惕心,所以出现体动漂的可能性较低。
总结:判断鱼情选择合适的调钓方法
垂钓之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钓鱼人必须提前了解垂钓水域的基本情况,包括鱼种、鱼的状态等等,同时还要结合天气特点制定初步的垂钓策略。在开始垂钓之后更需要密切关注浮漂信号的表现情况,明确判断浮漂信号是否正常之后再做出及时、正确的调整。
参考:
子线躺在水底是能中鱼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子线都是躺底的。我们在调漂时,追求的是双钩带饵,底钩轻触底上钩悬浮,可是水底环境是复杂的,凹凸不平,当然无法保证抛投百分百的准确,结果是可能底钩躺底或者双钩躺底。
底钩轻触底,上钩悬浮是理论上的钩饵状态。但是子线躺底虽然灵敏度有所折扣,但是鱼吸食饵料不会档口,只不过漂像动作小了点。
有时候为了适应鱼情和水体环境,不得不双钩躺底或者重铅躺底:
一,对付老滑鱼。
二,钓走水跑铅。
三,大风天气。
四,守大鱼。
参考:
当然可以中鱼了。如,双铅 跑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