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调漂原理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8-14 阅读(21)

一、同一浮漂、钓组、饵料,在同一钓场、水深与同一钓者等前提下,调6钓X、调5钓X……调1钓X之间,倒底有没有区别?

其实,钓过鱼的人都知道,不同调法所反应出来的鱼讯,绝对不一样,这是众人从实钓中不断验证累积的经验,即始舌灿莲花,也没人可推翻此一事实。研究钓鱼理论,不是要去发明或创造一种新东西,而是要对现存现象做一个合理解释而已。所以着重实钓结果与理论间的辩证关连,透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推演出「一个」正确的因果关係,来帮助大家了解钓鱼为何物,进而享受垂钓之乐。

如果,凭一己的片面想像与认知,在不正确的假设下,努力去推算演练,即使过程是那么的严谨,得出之结果往往也可能与众人的实钓认知不尽吻合。这时,是要检讨推演过程中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还是要说成「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呢?其实,答案一目了然,相信大家不会本末倒置的。我们都知道,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现象后,才悟出定律的,并不是在象牙塔内凝视苹果后,得出一个「苹果会往天上飞」的结论来……所以,建议想研究钓鱼里论者,最好用实钓中发生的现象,来反推其因果关係,较务实些,也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垂钓,是千古流传的休闲活动,已无重新「发明」之必要,只是,在垂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因果,需要我们去探讨清楚而已;因此「发明」一词,用于钓具改善方面,倒妥适些。态度决定一切,希望与有心研究者,共勉之。

二、从点到线延伸的残存观时至今日,「残存浮力」一词的说法或观念,虽与物理学未必吻合,但已约定成俗地成为钓界的专有名词了,俗既已成,也无须它论了。「残存浮力」四字,对钓鱼人来说,犹如练武者之任督二脉,找对地方后勤加练习并打通,功力自然大增;若认错位置,虽努力不懈,亦未必有所助益,甚至可能走火入魔。

传统所谈的「残存浮力」,多只限对浮标本身的探讨而已,并未跨到整体钓组的範围内,所以非常在乎浮标本身TOP尾「上细下粗」或「出水目数」的影响力,因此把半水调漂的目数,与「残存浮力」划上了等号。此乃属「点」的静态观念,可视为进化的一个阶段,无对错可言。唯以此观点所延伸出的一些论证,总有不敷解释之处,残抱之,对进步而言并无帮助。理论的东西与信仰不同,一要存疑、一可深信,进步与稳定,方可兼得;如二者易位,而改为深信理论却怀疑信仰,则一切乱矣。常言道「有捨才有得」,不捨者,往往也难有所得。早年用粗空心尾浮标者众,即使採用实心尾,体型也细緻不到那儿去,所以「出水目数」自然会被视为重大的影响因素,实无可厚非(此目数乃指半水调漂之「调目」,非底钓后之「钓目」,莫混为一谈了)。但以今日制标技术之进步,水晶细标尾垂手可得,其一、二目间的差异性,已几乎到达难以明显区隔地步,若继续在「上细下粗」上作文章,已无实质意义矣。不过,浮标虽精緻化了,但各种调钓法间所反应出的不同鱼讯,依然清晰可辨,与早期的情况或认知,差异并不大,由此可知,若还抱持着「出水目数即残存」的传统看法,似乎不足以解释今日调钓的各种现象。

「半水调漂」所得之目数,会产生直接影响力的时机,唯在浮钓与随沉鱼讯之抓取时而已,对钩饵已触底的钓法而言,会加入其他外力来源,原先与调目相等之简单「残存力」,已被综合而转趋複杂了,这正是为何很多实钓现象,「调目」无法一语道尽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此时鱼所面对的,早非单一之调目残存,而是整体钓组平衡后的一股新力道了。此力量可能向上、向下、或者先下后转上,是一种「过程」与「期间」的动态观念,不会定格在某「点」不动。所以现在谈「残存」二字,应以鱼的就饵角度来思考,凡会影响钓组及鱼吸食意愿的正、负因素,都应该囊括进来,才能完整地解释鱼讯强弱的前因后果。这是一种「整体残存」的概念,是鱼在吸饵瞬间所感知到、与其「对抗」的一股完整力道,在遭逢这股力道后,鱼是否愿意一口吸食,或延迟至第二、三口才肯真正吸入、甚或掉头而去,则端视鱼嘴对其之接纳程度了;换句话说,只要在鱼愿意接受的範围内,都是「灵敏」之所在。

以上算是对「整体残存」一个比较狭义的解释。事实上,其他因素,如饵味、天候、水情,或者鱼的经验记忆、饱食度、戒心度等抽像因素,是临场影响鱼嘴拉力大小的重要关键,也往往最易为人所忽略。而这些因素皆可从标讯中反应出来,若未即时纳入考量,思虑必有缺角。例如垂钓罗非时,若不知新鱼只吃冷冻饵,老鱼才能用粒子的经验法则,对于飘浮不定的鱼情,却一味聚焦在调钓问题上的话,疑惑终难得解,此乃整体残存中仍缺一角所致也。如能力所及,将鱼口纳入考量,「整体残存」自将更广义、圆满。

既然残存是由许多正、负力道平衡后的产物,其最终结果是正数还是负值,必是千变万化,也未必会与原始的调目同向而行。以「空钩水平」为例,有人认为此「水平」已符合上下平衡之最灵要求了,但事实上,如加计饵料重量后,钓组向下之自重大于向上浮力,直到触底后产生向上支援力为止,此已属「负残存」调钓状态,非所谓之「水平点」了。这种情形,在饵小、鱼小时差异并不明显,但在钓罗非、鲤鱼等大型鱼时,钩粗饵大的,影响就大了,这可从调水平者常发生下钩锉到鱼的情形来看,即知一二。

至于是调成正残存比较容易上鱼,还是负残存比较容易上鱼,或者正负想抵最佳?此答案并非唯一,端赖钓者想抓入口鱼讯,还是抬头、转身等鱼讯而定。原则上,调正残存者宜抓入口鱼讯,想抓转身等延迟鱼讯者,当调成负残存较佳,但负残存容易锉伤鱼体,实不宜鼓励使用。一般而言,只要鱼口不会太弱(例如深冬),则建议尽量调成正残存,除能兼顾上、下行的讯号外,也较能忠实反应出完整的鱼讯来,符合钓场之真实情境。试问,如果鱼第一吸口并未真吞食,一个牺牲上行讯号的调法,能即时反应随之而来的第二口鱼讯吗?往往,其所谓之第二口讯号,已是转头鱼讯了。

「南罗非、北鲫鱼」,各地鱼情有异,加上冬、夏鱼口强弱不同,很多现象,并非单一学说可以盖全的;任何一种理论,也要有全面性思考后才能成立。例如对钓罗非者而言,生口鱼或者天候佳时,正残存的调法往往上鱼更快、更多,但碰到鱼滑、鱼无力时,甚至要调到「无钩水平」或大沉底才能抓出讯号来,正常情形下,会使用「空钩水平」者反而不多。「空钩水平」与「无钩水平」都算是负残存的调法,其间鱼讯差异颇大,如不分鱼种,即武断地说「空钩水平」一定比较「灵」,的确很难说服那些有经验的钓者。

三、灵敏度以鱼为准何谓「灵敏度」?何谓「顿口」?一直到现在,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谓灵敏度,乃「系统感受微小外力的敏感程度」,而「外力」者,有「真鱼讯与假鱼讯」之别,而所谓的「顿口」,简而言之,就是「真鱼讯的标相反应」。也就是说,只要鱼肯就饵,真鱼讯必定存在,钓者所追求的「有力一顿」必然可得,此点无庸置疑。但所谓的「有力」,是否一定是个有力的大黑标呢?当然未必了。例如碰上鱼嘴无力,能拉动一目已是极限时,此时的「半目轻点」就是「有力」之所在了,若钓者仍不知而癡等,则非鱼之过矣。能明辨「顿口」的真谛,才会知道「有力一顿」止于何处,此之前提,仍在「知鱼」二字而已。

「灵敏度,始于残存,终于鱼口」,而残存、鱼口和灵敏度间,三位一体,不可偏废。所以我们才会说,如只把「灵敏」与「浮标下行省力」混为一谈,无疑是画地自限。先前一直强调鱼就饵的过程,是「期间」而非「点」的概念,即是提醒大家不要一直在「启动瞬间省力」的那个「点」上打转,因为正常的鱼体下,只要鱼肯就饵,其力道早已超过启动所需之微力了,后续之整体残存变化或钟摆幅度等动态反应,才是真正与鱼嘴对作之力道,才是我们应关注之所在。很多人以为「惯性下行力愈大」,鱼会愈容易吸饵入口,这看法实有待商榷。因为在饵料的随沉过程中,鱼并非想当然一定在饵料的正下方接食,从其他方向「往下追饵」的机会更多,此时「下行省力」反变成鱼要「加速追饵」的障碍了,假鱼讯于焉产生,加上还有前述对第二口鱼讯失真的缺失等,倒不如适度保留些上行牵制力,过滤掉不必要的假鱼讯,方能准确上鱼。

大家一定有过「昨灵今变钝、今钝明又灵」的经验,除了少部分是因误解灵钝意义,以为固定招式可以闯遍江湖外,绝大部分还是肇因于对鱼嘴之不了解所致。灵钝确实虚无缥缈,但也清晰可求,如熟稔整体残存的控制,也知鱼层在那里、鱼就饵意愿高低及口癖爱好等,顺势调之,虽不中亦不远矣。所谓「观标知鱼」并非空话,随着经验的累积,从标讯反应中估算今日之鱼口强弱,将更为精准,此即依鱼情调钓说之宗旨,也是钓者必修的一门内功心法。

标签:  调漂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