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漂灵钝原理(灵与顿的调漂方法)

小猫钓鱼 发布于 2024-08-14 阅读(25)

对于「灵、钝」二字,个人避谈很久了,原因莫非是想透过时间的沉澱,期大伙能从几近被白热化的"信仰之争"中跳脱出来,摆脱非理性的口水战,藉累积的实钓经验,来自行透通体会。因为,时间,才是最好的验证工具。任何理论,不分青红皂白即全盘接受或否认,均不可行:新的观念,如果进步又正确,自应该吸纳之;但若矛盾而牵强、思虑不全,或难自圆其说,自应该过滤之。而初学钓鱼者判别能力较弱,如一开始即接受偏差的资讯,尔后要修正,可能会绕更远的路。如何才不会误导大众,这也是有志于钓鱼理论的研究者,应该自我期许之处。

最近看到一句「空钩调平水,钓2-4目,即调极"灵",钓稍"钝"…」的说法,感触又起,只觉一池平静水,真的被打乱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此声明,以下言论,非针对特定人,只想稍整理一下灵与钝的观念,藉以釐清思路而已。前揭句中,光看前二句并无问题,但细嚼后二者,则灵钝乱焉,让人不禁深深感慨到,先前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建议改用「高低」二字来取代「灵钝」的说法了。

所谓的「空钩调平水」,既含空钩,已涉及水深、线组粗细、铅座位置与大小等变量,表示已属「整体钓组」的调钓概念,而非「单一浮标」研究的局部观点了;若涉及「整体钓组」的观念,则「饵重」自不可置身度外,这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既考虑了饵料因素,因其具有雾化与快速损耗等特性,则实属一种动态的过程,加上鱼会在那一动态时点来就饵,并不一定,所以我们就不能再用静态的"点"观念,来解释一切了。

从「调极"灵",钓稍"钝"」一句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论者是以「调低为灵」理论为出发点,换句话说,认为「空钩调平水」是最灵点。但,进一步思考,此「空钩」并未含饵重在内,如何据以说是最灵呢?是否与实钓或鱼情脱节了?因为,我们从实钓中可以发现,同样用此调法,在饵重或大小、比重、软硬、饵味等不同时,鱼讯的反应并不相同,且针对不同的目标鱼种(如南罗非、北鲫鱼)、或虽同种但鱼体大小不同时,得出之鱼讯反应也未尽相同。这点,除证明了垂钓过程中,饵的角色非常关键外,也证明了面对不同的鱼情变化,所谓的最灵点也非固定,并没有所谓的「某点最灵」之现象存在。甚至,我们光靠控制饵料,在同一调法下,也可以达到即时改变鱼讯强弱的效果。这点,是实验室中无法模拟出来的,毕竟,少了真实钓场的饵重、鱼情、水深、水流等因素考量,终究有别。

进一步来说,如果认为「空钩调平水」最灵,是因此平水调法,上下反向二力刚好平衡(即所谓的"残存浮力"等于零的状态),浮标的惯性下拉最省力所致,则垂钓时,鱼对此无饵之空钩,会就範吗?当然不会了,鱼嘴面对的,绝不是「空钩」,而是挂着双饵的钩子了。此时,多出来的饵料下压重力(类似镇锚作用)已产生,负残存的状态出现,饵料直落触底后,支撑力才将钓目拱出水面,「空钩调平水最灵」的立论基础("残存浮力"等于零)已不存在矣;也就是说,此时鱼嘴拉动者,已含饵重了,自须多支出让饵团向上离底的力道,才能顺利吸食入口,并非只是单纯的浮标下拉动作而已,这也是少了饵重考量后的一个盲点。钓小鲫鱼,饵料或因轻小而影响不明显,忽略之无可厚非,但钓罗非或鲤鱼时,饵大钩粗,不可谓不重要了。

话说至此,若还认为「空钩调平水」是最灵,饵重可以不计的话,或可思索一下「无钩平水」的力学分析,是否浮标下行会更容易些呢?同理,那「无八字环平水」呢?依此类推,单从「浮标下行惯性省力即是灵敏」的推论而言,最灵点可能就不止于「空钩调平水」了。从实钓中亦可得知,鱼讯的多寡或活跃度,与此论点所谓之最灵点似无正向关连,反多逆向呈现,即推演的结果,会得出所谓灵者鱼讯少、钝者鱼讯多的弔诡情形来,以致于钓者听到「最灵」二字,还要在脑海中转化成「鱼讯最少」的场景,除多此一举外,更与一般习惯思维相忤,何苦来哉?

其实,任何钓组在水中,只要处于静止的状态,即算达到平衡境界了,既然都是"平衡"状态,则破坏平衡瞬间所需之初始力,实际上是非常细微、差别不大的,甚至小到肉眼无法区别出来。然而,实钓中大家明显感受到的,在面对不同的调法时,反应出来的鱼讯却大大的不同,为何?这就表示启动的省力否,并非关键了,而是旧平衡被破坏后、迈向一个新的平衡过程中,反弹阻力大小、惯性强弱、钟摆幅度等,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些力道综合后的大小值,才是鱼嘴真正在意的东西,也较符合动态的思维模式。此时,若只单一考量下拉惯性的省力度,而未斟酌其它的反弹力道、浮心与重心偏移的钟摆幅度、鱼嘴拉力值等因素,即据以定灵钝,乃失之片面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真实钓场中免不了要挂饵垂钓,如果真有所谓最灵点存在的话,则加入饵料因素后所达之平衡点,才是钓者更应探讨的所在。例如,「双饵平水」的调法,或考量饵料在水中的雾化现象,而改採较务实之「单饵平水」调法,则此与现今钓界中最多人认同的灵钝看法,又更贴近了。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调低为灵」者的核心理论,在加入饵料等因素修正后,与早期「调高为灵」的说法,差异不大矣!而所谓「调四钓二」之今解,这四目,不刚好是一颗饵重吗?当然,以上推论,并不是真要大家去信仰某种调钓最灵敏,只是想建议大家多从广角去看问题而已。此外,如果「调低为灵」者的理论着眼点,是针对单纯的浮标运行、不谈饵料变动的话,应只能算是一种「纯」实验的论点,与实钓运作间多少有距离存在,採用者应明辨其中差异,以免捨近求远,以点代面了。

至于「钓2-4目…钓稍"钝"」的说法,直觉让人感到论者认同「钓高为钝」的看法,因为钓4目,与一般人惯用的钓目相比,的确是偏高了一些,如说此钓目是稍"钝",自可推论其说法应属「钓高为钝、钓低为灵」较合理,此观念,实与早期「调四钓二」论者对"钓"目的看法相同。二者本殊途同归,理应无伤大雅才是,但深入思考后,会发现,如其与「调低为灵」的说法混用时,则矛盾出现矣。为何?因为持传统「调高为灵」观点者认为,所谓的「灵钝」即是浮标反应鱼讯的强弱程度,愈强、愈多,自然感觉较灵;愈弱、愈少,则称之为越钝。这正符合人性的直观原则,很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而「钓目低」的效果又与「调目高」道理雷同,二者鱼讯反应都是下行惯性差而反弹力较强烈,顺势同列入「灵敏」的选项,好记又方便说明。不过,若以「调低为灵」论者的角度来思考时,实际上,钓目「高」鱼较易下拉,与「调目低」的原则相同,较符合其对「灵」的定义;钓目「低」、线组紧绷,鱼戒心高又不好下拉,乃符合其「钝」的定义。此与「钓2-4目…钓稍"钝"」的说法刚好相反,所以才觉互有矛盾处。这也是个人为何认为灵与钝,应与人的直观看法同向思考,才比较合理的缘故,因为脑袋较不易打结也。当然,如果「调」目採用「调低为灵」者的说法,而「钓」目改採传统灵钝观的话,则另当别论啦。不过,如此一来,脑袋可能要打八字结了。

鱼就饵过程,实含「吸、吐」的二段动作,光考量鱼「吸」的省力,而不考量鱼「吐」的迅号明显否,似乎不够全面性;因为下行惯性大者,相对的反弹力道必小,对鱼的吐饵反应也会迟钝些。除非碰到的,都是一些只吸不吐的生口鱼或馋嘴鱼,否则涮口或吐饵的动作在所难免,如只一味追求浮标下行的省力,往往会遇到鱼已吐饵而去、浮标仍惯性下移的情形,造成信号漂亮却空竿连连,真假莫辨矣。最合理的调钓方式,是要整体钓组仍保留适当的反弹力,让下行与上浮的鱼讯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则鱼的吸吐间自然逃不出掌心矣。这一适当调钓点或区块,依不同鱼种、大小、天候、地域等,略有出入,乃非固定不动的,常须现场视标讯反应,才好定夺,此即所谓「依鱼情调钓」的观念。此法无所谓最灵与最钝点,只有适合的调钓「区块」存在而已,这个时候,「抓鱼嘴」反成为垂钓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了。

标签:  调漂技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